[实用新型]制动液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3158.8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44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恒强;李桂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8 | 分类号: | F17D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回收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车辆上的制动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较早期的制动液加注都是采用人工加注。具体方法为:一人在驾驶室里用脚不断的来回踩动汽车的制动踏板,利用汽车的制动泵给制动液加压,把制动液压往制动管路,同时另一个人在汽车的底部打开制动管路的排气阀,利用制动液的流动把制动管路里的空气排出,来达到排除制动管路空气的目的。而在驾驶室的员工,还需不断地往制动液油壶里补充制动液,当操作完毕后还要调整制动液油壶里的油面线,使油壶里的制动液储存量符合技术要求。该操作方式比较落后,需要的操作人员比较多,员工的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由于在加注过程中人为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制动液加注的质量波动比较大。在稍有规模的汽车生产厂早已淘汰这种加注方法。
目前的汽车生产厂一般都采用机器加注。机器加注的方法一般为:操作人员将机器上配有的加注枪套在制动液壶口。按下操作按钮后,机子就开始给车子制动管路抽真空,抽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加注制动液。机子上设有计时装置,加到一定时间后就自动停止。操作人员拔出加注枪后,加注结束。这种制动液加注机存在这样的缺点:
1.对车子制动管路真空要求较高,稍有泄漏就会导致加注失败;
2.采购及维护成本较高,采购一般都要几十万或上百万,而机器上的零部件也很贵,每年都要投入很大一笔钱去维护;
3.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维护人员需要掌握多门技术才能保证机器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液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动液回收系统,其包括回收管路以及回收口,该回收管路的一端与回收口相连,另外一端连接一注液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其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二阀门、补液箱以及第二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第二过滤器设置在该回收管路与该回收口之间,该回收管路与注液箱之间依次串联第一阀门、第一过滤器、第二阀门以及补液箱,该补液箱与该回收管路相连。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液回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回收制动液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整个制动液加注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液回收系统以及制动液加注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其包括加注管路10,加注枪20,注液箱30,加注泵40,气泡消除装置50,溢流阀60以及制动液回收系统70。其中在该加注管路10包括一控制阀门11,该控制阀门11和加注枪20设置在该加注管路10一端。该加注管路10另一端设置连接注液箱30,所述加注管路10上自注液箱30向加注枪20方向依次串联加注泵40和气泡消除装置50。
所述气泡消除装置50为镇定罐51,利用物体受压力变形的物理现象,即物体受到力时,只要这个力不超过物体自身的弹性变形范围,当这个力消失后,物体就会恢复到受力前的形状。在制动液和空气的混合体中,当受到压力时:空气的变形系数就比较大。而制动液由于本身的特点,其变形的系数很小,几乎为0,当这些混合体受到压力时,当混合液从细小的管路流经一个突然变大的容器时(镇定罐),使得制动液和气体的流速变化不同,受压的气体就会突然膨胀形成大气泡,同时气泡之间就会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气泡,利用镇定罐的特殊设计收集气泡并自动排放掉,就很容易把制动液里含有的细小空气分离出来,保证了加注制动液的纯净,使汽车的制动性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溢流阀60并联于加注泵40,加注枪20的枪口上设置有伸缩加注管21。
所述的制动液回收系统70包括回收管路71,回收口72,第一阀门73、第一过滤器74、第二阀门75、补液箱76以及第二过滤器77。该回收管路71的一端设置回收口72,另外一端连接注液箱30。该回收管路71与该回收口72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器77。该回收管路71与注液箱30之间依次串联第一阀门73、第一过滤器74、第二阀门75以及补液箱76,该第一阀门73与该注液箱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3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