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硅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3722.6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8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罗秋华;张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G01R31/27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硅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控硅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硅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可控硅(SCR)又叫晶闸管,是一种大功率开关型半导体器件,有单向、双向、可关断和光控等几种类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控制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可控整流、调压、逆变以及无触点开关等各种自动控制和大功率的电能转换的场合。可控硅在运行时经常发生损坏或脉冲控制信号丢失等故障,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目前,对可控硅进行检测时,主要通过万用表测量可控硅各管脚间的阻值来判断可控硅的好坏。但检测时需将可控硅从设备上取下来,检测不方便。同时,只能检测可控硅是否被击穿短路,不能检测可控硅断路或者触发脉冲信号的有无,检测不全面。另外,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检测失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硅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可控硅检测方案检测不方便、检测不全面以及容易造成检测失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硅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电源电路,与待检测的可控硅连接,为待检测的可控硅提供导通电压;
触发电路,与待检测的可控硅连接,为待检测的可控硅提供触发电压;以及
检测结果指示装置,串接在所述电源电路与待检测的可控硅之间,指示待检测的可控硅的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造价低,使用方便,具有多种检测功能,可以方便、迅速、可靠地检测可控硅的好坏,例如是否击穿或断路,并可以检测触发脉冲信号的有无,给可控硅设备的维修带来很大方便。采用该检测装置可以直接对设备中的可控硅进行检测,不需要将可控硅取出,检测结果可以直观指示,不会导致检测失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硅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硅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硅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硅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可控硅的通断检测可控硅的状态,检测结果全面,可以直观指示,对设备中的可控硅直接检测时不需要将可控硅从设备中取出。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控硅检测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电源电路101、触发电路103分别与待检测的可控硅102连接,电源电路101为可控硅102提供导通电压,触发电路103为可控硅102提供触发电压,检测结果指示装置104串接在电源电路101和可控硅102之间。检测结果指示装置104可以是指示灯,或者声音发生器等,通过灯光信号或者声音信号指示检测结果。
对可控硅102进行检测时,如果对可控硅102施加导通电压,不施加触发电压时,可控硅102导通,检测结果指示装置104得电发出指示信号,表明可控硅102短路;如果对可控硅102同时施加导通电压和触发电压时,检测结果指示装置104未发出指示信号,表明可控硅102断路,否则说明表明可控硅102工作正常。
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该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双向可控硅或者单向可控硅的检测,也可以同时对双向可控硅和单向可控硅进行检测。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现双向可控硅检测的可控硅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交流220V电源作为电源电路101,为双向可控硅VS1提供交流导通电压,其相线直接接双向可控硅VS1的第二阳极T2,双向可控硅VS1的第一阳极T1接指示灯HL1的一端,指示灯HL1的另一端接交流220V电源的零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3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