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3904.3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44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颜聪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聪裕 |
主分类号: | H04R5/033 | 分类号: | H04R5/033;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声技术应用的普及,耳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现有单一听功能的声机,也有附带话筒的能听能唱的耳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普通耳机,一般都用硬质塑料或橡胶材料构成,由于是硬性材料,人们配戴时耳朵不舒适,戴久了耳朵胀痛且影响听力,为改善这样“硬”的不舒服感觉,有人在耳机上包有泡棉套,即为耳垫,该耳垫是有织布或皮革包裹泡棉形成,可改善配戴不舒服的感觉,但由于织布或皮革和泡棉材料本身透气性不佳的缺陷存在,配戴时有闷热感,时间久了仍觉得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透气性,配戴舒适的头戴式耳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头戴式耳机,包括有耳机壳体、耳垫及连接左右耳机壳体的头戴结构,耳垫系为一种塑胶或橡胶成型体,并于成型体的表面植绒者。
上述耳垫是由PVC材料注塑成型,呈碗状;内端口有内折边,用于卡接在耳机壳体之夹槽上,实现耳垫与耳机壳体之间的连接,而耳垫之贴耳面冲压构造声孔,耳垫之内中部形成空腔。
所述耳垫之外表面植绒密度大于内表面的植绒密度。
所述耳机壳体之夹槽是由壳体底座和压板之间组合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耳垫是由塑胶或橡胶成型制作,并耳垫的表面植绒,由此具有如下优点:
1、透气、凉爽;耳垫采用塑胶或橡胶做成,配戴时有凉爽的感觉,弹性和硬度恰到好处,对人体无伤害,耳机在长时间配戴时也不会产生压痛感,有保护耳朵的作用。
2、耳垫表面植绒,增加柔软性,配戴舒适,具有良好的亲肤感。
3、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成本低。
4、促进耳机的改进,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耳垫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耳垫与耳机壳体连接结构;
附图4为图3之组合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包括有耳机壳体10、耳垫20及连接左右耳机壳体的头戴结构30,耳垫20系为一种塑胶或橡胶成型体,并于成型体的表面植上一层绒40;耳垫之外表面植绒密度大于内表面的植绒密度,绒40之颜色及密度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制作时,可先成型好耳垫之本体,再将本体浸泡或涂抹胶水后,于本体表面植绒,当然,植绒方式还可以采用静电植绒;因植绒方法为现有共知技术,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重点在于突破传统之耳垫采用织布或皮革包泡棉的做法,改为采用塑胶或橡胶制作耳垫本体,然后在耳垫本体上表面植上一层绒40,植绒不仅可改善耳垫之视觉效果,而且还增加耳垫之柔软舒适性;而耳垫本体系为塑胶或橡胶成型体,具有透气、凉爽之特点,贴耳配戴时有凉爽的感觉,弹性和硬度恰到好处,对人体无伤害,耳机在长时间配戴时也不会产生压痛感,有保护耳朵的作用。
如图4所示,在使用时,耳垫20内还可适当设置一泡棉50,泡棉50起到承垫作用,增加舒适和加强声音输出质量,还具有防尘作用。该耳垫20可突破传统的织布或皮革耳垫之局限,使用性更佳。
图2、3、4所示,本实施例中,耳垫20是由PVC材料注塑成型,呈碗状,耳垫20内外表面均植上一层绒40,因内表面为不常见面,一般内表面上的绒之密度小于外表面,当然也可内外表面植上相同密度的绒。耳垫20内端口成型有内折边21,用于卡接在耳机壳体之夹槽11上,实现耳垫20与耳机壳体10之间的连接;而耳垫之贴耳面冲压构造声孔22,便于输出声音,耳垫之内中部形成空腔23,方便填充泡棉和增强声音输出质量。所述耳机壳体之夹槽11是由壳体底座12和压板13之间组合形成,压板13位于耳垫20之内折边21的内侧,卡制住内折边21。
组装时,利用PVC材料具有弹性,略为撑开耳垫20之内端口,使内折边21跨过压板13边缘后卡入耳机壳体之夹槽11内,耳垫20之内端口收缩即可完成耳垫20与耳机壳体10之间的连接,组装相当方便。耳垫20采用一体成型制作,而耳垫之贴耳面上的声孔22是采用冲压构制,加工方便,制作成本相对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聪裕,未经颜聪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3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电脑电视机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边缘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