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式血氧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4027.1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72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毛德宇;韩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 宏 |
地址: | 518054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式血氧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该领域内的一种指式血氧计。
背景技术
指式血氧计是一种用于无创检测血氧饱和度(SpO2)和脉率(Pulse Rate)的一体化便携式测量仪器。一般的指式血氧计均设计成夹指式,具体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指式血氧计10。所述血氧计10包括一个夹具110、一个显示屏130、一个光电发光元件122、一个光电接收元件124和一个测量单元120,所述光电发光元件和光电接收元件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夹具110的上夹头112和下夹头114上,其实际工作原理是,人体的手指夹在所述夹具110的上夹头112和下夹头114之间,光电发光元件122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穿过人体指头,被所述光电接收元件124接收,所述光电接收元件124将其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至所述测量单元120,所述测量单元120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人体指头中动脉血对所述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最终测定人体氧合血红蛋白数量和脉率,并显示在所述显示屏130上。
所述光电发光元件122一般采用红光发光二极管或者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发出的光经过指头,被其内的动脉血子吸收作用,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对红光吸收率不同,使得光电接收元件124接收的光强度随时间成波形变化,进而其转换成的电信号也成波形变化,测量单元120根据所述波形变化的电信号测定出人体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脉率值,同时显示屏130会实时显示测量的结果。
很明显,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手指大小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儿童、新生儿和成人之间。手指过大,夹具的夹力过紧使手指受压,手指上的部分毛细血管会受阻,从而干扰了被测部位的生理状态,引起测量数据的误差;手指过小,有可能检测不到手指,或由于漏光等因素引起测量数据的误差。
在现有的指式血氧计中,也有分成人指式血氧计和儿童指式血氧计,以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需要。如果同时购买成人和儿童指式血氧计,成本又会提高。
可见,现有技术还存在缺陷,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式血氧计,解决现有技术的指式血氧计在测量较大手指和较小手指时存在测量误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指式血氧计,其中,所述指式血氧计包括:
一个指夹式传感装置,其具有一个夹具;
一个测量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夹具上;
一个外接式传感装置,其具有一个血氧探头和一个输出端,所述外接式传感装置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测量单元。
所述的指式血氧计,其中,所述血氧探头包括一个收容部、一个光电发光元件和一个光电接收元件,所述收容部收容待测量人的手指,所述光电元件和光电接收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收容部上且分别对应所述手指的两侧。
所述的指式血氧计,其中,所述输出端为一个插头,所述测量单元具有一个接口,所述插头对应插接至所述测量单元的接口以电连接至所述测量单元。
所述的指式血氧计,其中,所述外接式传感装置的输出端与测量单元电连接,所述测量单元选择接收由外接式传感装置输出的电信号,所述外接式传感装置与测量单元断开电连接,所述测量单元选择接收由指夹式传感装置输出的电信号。
所述的指式血氧计,其中,所述指式血氧计进一步包括一个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测量单元电连接以显示测量结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指式血氧计,其采用一个外接式传感装置,即插即用,根据待测量对象的手指大小选择合适的外接式传感装置,即插即用,相比现有技术,不需要购买成人血氧计和小儿血氧计,降低成本,其具有很好的实用新型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指式血氧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指式血氧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式血氧计20的示意图。
所述指式血氧计20包括一个指夹式传感装置210、一个外接式传感装置240和一个测量单元220。
所述指夹式传感装置210、外接式传感装置240分别与所述测量单元220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