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5306.X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3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志;张雄;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发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发声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对于移动电话的音乐欣赏这一功能,为了使娱乐效果更强,出现了音乐带振动的模式,由此,微型电声器件的发展也相应加快。
请参图1所示,相关结构的微型发声器1’,其包括本体(未标示)、收容于本体内的磁碗12’、容置于磁碗12’内的振动音圈14’,与振动音圈14’连接的振膜15’、盖接于本体11’上的盖体16’、贴合于盖体16’的助听音圈17’和固持于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未标示)。其中,本体设有底面112’和自底面112’延伸的侧壁113’,该侧壁113’开设有容纳槽115’;导电端子设有与外部电源接触的接触部181’、自接触部181’弯折延伸的固持部(未图示)和自固持部延伸的焊接部182’;振动音圈14’由金属线缠绕而成,其上自然地形成有两个第一引线141’。同理,助听音圈17’也形成有两个第二引线171’。为实现振动音圈14’和助听音圈17’的通电,所述振动音圈14’的第一引线141’和助听音圈17’的第二引线171’分别焊接到导电端子18’的焊接部182’上。
然而,相关结构的微型发声器1’,第一引线141’和第二引线171’同时焊接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182’上,此种焊接方式容易使第一引线141’和第二引线171’在焊接的时候互相影响,导致其中一个引线虚焊,影响微型发声器1’的性能。另外,其振动音圈14’的第一引线141和助听音圈17’的第二引线171’需要首先穿过本体的侧壁113’的容纳槽115’并反向焊接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182’上,这种焊接方式给微型发声器1’的组装带来困难。
因此实有必要对相关结构的微型发声器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组装方便的微型发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型发声器,其包括设有环形收容孔的盆架、收容于盆架内的磁碗、容置于磁碗内的永磁体、设置在永磁体与磁碗间的振动音圈,与振动音圈连接的振膜、盖接于盆架的上盖和抵接于磁碗上的助听音圈,其中振动音圈设有第一引线,助听音圈设有第二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声器还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设有与振动音圈的第一引线相连的第一焊接部、自第一焊接部弯曲延伸的与助听音圈的第二引线相连的第二焊接部和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发声器的振动音圈的第一引线和助听音圈的第二引线分别焊接到金属片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避免了虚焊问题的产生。另外,第一引线可直接焊接到金属片的第一焊接部;第二引线亦可直接焊接到金属片的第一焊接部,此种焊接方式操作简单,方便了微型发声器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微型发声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去掉上盖和防尘罩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100的具体结构。
请参图2-图5,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100,其包括振动系统(未标示)、磁路系统2和辅助系统(未标示),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1和与振膜11相连的振动音圈12;磁路系统2包括磁碗21、收容于磁碗21内的永磁体22和置于永磁体22上的极芯23;辅助系统包括盆架31、上盖32、金属片33、助听音圈34和防尘罩35。
振膜11包括平面球顶111和中心为平面的软折环112。
振动音圈12其由连续的金属片(未标示)和包设于金属片外围的绝缘层(未标示)组成。该金属片的断面为螺旋状缠绕、整体呈筒状。所述振动音圈12包括环状部121和自环状部121引出的第一引线122。振动音圈12与振膜11通过胶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助听音圈34亦由连续的金属片(未标示)和包设于金属片33外围的绝缘层(未标示)组成。其设有两个第二引线341、与磁碗21的侧壁212相连的内圈342和与内圈342相对的外圈343,所述外圈343可与盆架31的支撑壁315(详细描述如下)抵接。
金属片33设有与振动音圈12的第一引线122相连的第一焊接部331、自第一焊接部331弯曲延伸的与助听音圈34的第二引线341相连的第二焊接部332和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接触部3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53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发声器件
- 下一篇:一种电视伴音电平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