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叉结构的送纱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5738.0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83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添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9/00 | 分类号: | D04B9/00;D04B3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万禄 |
地址: | 523590广东省东莞市谢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结构 送纱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尤指一种安装于圆编机上的一种交叉结构的送纱轮。
背景技术
本送纱轮涉及送纱技术。与本申请有关的送纱轮安装在圆盘针织机上,用以输送纱线以利后续布料的制程。本公司于2007年5月28日申请了“一种交叉结构的耐用送纱轮”(200720120340.3)的专利并获得专利权。该送纱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轮盘、下轮盘,在上轮盘、下轮盘之间竖直交叉安装纱线支撑杆,并且上、下交叉安装的纱线支撑杆排成圆圈状。上、下交叉安装的相邻纱线支撑杆的似交点构成一个“虚拟的正多边形的整圈”,纱线便支撑于这个“虚拟的正多边形的整圈”。这种结构不需轮套,克服了因送纱轮设计中存在轮套这一结构所导致的橡胶或塑料的轮套易产生擦痕与变形、轮套需要经常更换、经常停机、耗材耗时、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影响产品质量、影响工作效率等不足。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结构也存在下述不足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其一,纱线支撑杆的被纱线所缠绕的斜杆(或斜边)呈细杆状,纱线与纱线支撑杆实际上呈点状接触,接触面积很小。尤其在不送纱时,送纱轮继续旋转,纱线在送纱轮表面持续磨擦,斜杆的单位面积上纱线所受到的摩擦力就更大,对纱线的磨损加剧。众所周知,纱线是由多股(一般为10~40股)纤维拧纺而成的,摩擦大,磨损加剧,纤维受损容易断开遭损坏。
其二,上、下交叉安装的相邻纱线支撑杆呈虚拟相交,其虚拟交点构成一个“虚拟的正多边形的整圈”,纱线支撑于这个“虚拟的正多边形的整圈”。可见,这个“虚拟的正多边形的整圈”实际上其内径是不确定的,纱线缠拉得紧时,其内径就小些,纱线缠拉得松时,其内径就大些,这就导致送纱速率及纱线张力不稳定,以致影响纺织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交叉结构的送纱轮,它能减小纱线与送纱轮间的摩擦,避免纱线因摩擦大导致纤维破坏,还能确保送纱速率及纱线张力稳定,提高纺织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构造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结构的送纱轮,包括上轮盘、下轮盘、轮颈,上轮盘、下轮盘平行设置,轮颈向上轮盘、下轮盘的圆心收拢呈短圆柱状,轮颈与上轮盘、下轮盘紧固连接或整体成型为一体;在上轮盘、下轮盘之间竖直交叉安装纱线支撑体;所述纱线支撑体呈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的竖直直角边紧固安装于或整体成型于轮颈;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的竖直直角边与其斜边的交点超出轮颈的中圈的位置的长度为竖直直角边长度的二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六,使轮颈的中圈作为缠绕纱线的底圈整圈外露;所述中圈为位于轮颈表面的上下轮盘之间的中心圈。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以上、下轮盘的圆心为对称中心在上轮盘的下盘面、下轮盘的上盘面上等间距放射状排列成环形,其分割数为10至18等分。
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的水平直角边紧固安装于或整体成型于上轮盘的下盘面、下轮盘的上盘面,且顺着上轮盘或下轮盘的径向布列。
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总体轮廓呈直角三角形,并非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直角三角形,厚板状的三角形的支撑块的斜边靠近竖直直角边的一段沿水平方向圆滑转折伸向轮颈。
厚板状的三角形的支撑块的斜边沿厚度方向呈平缓的弧状。
厚板状的三角形的支撑块的斜边的厚度从轮颈到上轮盘、下轮盘的外圈呈收拢状。
从上述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送纱轮与纱线接触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厚度大,并且呈弧形面接触;纱线从上轮盘、下轮盘的外圈进入,被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收拢,实际上支撑、定位、缠绕在轮颈的中圈。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点:
其一、送纱轮的主要功能在于以稳定的速度及张力将纱线输送到圆盘针织机的编制机构,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织品,本实用新型的送纱轮,从根本上革新了摩擦送纱轮的结构——以纱线支撑杆替代原有轮体的颈部及其外套的塑料或橡胶轮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革新:①将纱线支撑杆设计为厚板状的直角三角形的支撑块,纱线与纱线支撑块的支撑接触面积增大(即由点接触变为面接触),单位面积上纱线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对纱线的磨损减小,纤维不会因摩擦遭损坏而断线;②轮颈的中圈作为缠绕纱线的底圈整圈外露,使得纱线支撑缠绕在实实在在的轮颈的中圈,即纱线支撑缠绕在内径一定的轮颈的中圈,确保送纱速率及纱线张力稳定,产品质量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57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