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减震前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5799.7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4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林佑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佑宪 |
主分类号: | B62K21/02 | 分类号: | B62K21/02;B62K2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 金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前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诸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等车辆上使用的减震装置,尤其是一种双减震前叉。
背景技术
前叉用于固定前轮并支撑把手,为了乘坐的舒适性,高档的自行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一般都在前叉上设置了两个减震装置形成双减震前叉。现有的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一般采用的双减震前叉包括:肩盖,向下穿设在肩盖上的两根上管、向上穿设于肩盖中部的立管,套设于上管底端的外管,在外管内的底部还设有一可插入上管中的导杆,在导杆上还设有一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于上管的底端面及外管的底面上。这样,上管可沿导杆在外管内上下活动,且由于有弹簧的缓冲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但由于只在外管内设有弹簧来进行减震,在震动较大时,减震性能不足,而且存在损坏前叉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性能更好的双减震前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双减震前叉,包括:肩盖,固定于肩盖上的两根上管,两根叉骨及设置在每根叉骨中的内减震单元,以及从肩盖穿过上管并锁紧叉骨的锁紧装置,还包括外管组件以及外减震单元;所述叉骨从下方插入外管组件,所述上管从上方插入外管组件;所述外减震单元套在叉骨外,且被预压缩在叉骨和外管组件之间。
所述外减震单元为环绕在叉骨外围的外弹簧。
所述外减震单元还包括外弹簧座;所述外弹簧座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弹簧的两端。
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外管、上滑套和下滑套;所述外管包括上下两段大小不等的圆筒,所述上滑套设置在外管上段内,所述上管即插在上滑套内;所述下滑套设置在外管下段内,所述叉骨即插在下滑套内。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丝和螺丝固定片;所述螺丝固定片固定设置在叉骨内,且位于内减震单元下方;所述螺丝从肩盖穿过上管、外管组件和内减震单元后与所述螺丝固定片螺纹连接。
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塞盖,所述塞盖套在螺丝之上,且位于螺丝的螺丝头和肩盖之间。
所述外管组件和肩盖之间还套设有防尘套。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双减震前叉,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进一步设置了外减震单元,其与叉骨内部内减震单元共同减震,因而减震性能更佳,尤其是在较大震动情况下,能更好地保护前叉不被震坏。由于外减震单元采用弹性系数比内减震单元更小的外弹簧,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由于进一步在外弹簧两端设置外弹簧座,可以防止金属质地的弹簧与其它金属质地的元件碰撞而产生噪音。由于进一步设置塞盖,可以使得螺丝和肩盖之间保持密封。由于进一步设置防尘套,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到外管组件和肩盖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减震前叉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前叉,包括:立管1、螺丝2、塞盖3、肩盖4、防尘套5、上滑套6、外管7、上管8、下滑套9、内弹簧座10、叉骨11、内弹簧12、外弹簧座13、外弹簧14和螺丝固定片15。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左侧为预压状态的剖视图,而右侧为未预压状态的外观图。
其中,肩盖4大致成“∧”形,在肩盖4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向上的立管1,在肩盖4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两个向下的上管5,从而形成一个“叉”,又因为其一般设置在前轮上用于支撑把手,故称其为前叉。
叉骨11为中空结构,其下部固定设置有螺丝固定片15,螺丝固定片15中部设置有与螺丝2配合使用的螺孔。螺丝固定片15和螺丝2构成最基本的锁紧装置,其用于将减震前叉连成一体。锁紧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塞盖3。塞盖3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一者可以保持螺丝2和肩盖4之间的密封性,二者可以使得螺丝2和肩盖4不致因为刚性接触而损伤。
叉骨11中螺丝固定片15以上设置有内减震单元。内减震单元包括内弹簧12以及位于其上下两端的内弹簧座10。内弹簧12用于吸收振动能量,达到减震效果。内弹簧座10一者为了便于内弹簧12的安装及定位;二者因其采用塑胶或者橡胶材料制成,能够避免金属质地的内弹簧12与其上下的金属物件直接接触而产生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佑宪,未经林佑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57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