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6145.6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58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研祥通讯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王小青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化工业 控制 计算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工业现场、能源通信、电力交通等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使用环境复杂,用户对产品结构有多样性要求。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往往对整机结构的要求各不相同。
但是,目前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多以固定形式为主,不能变化。例如,不同的用户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的I/O(input/output)接口有前置和后置两种不同的要求,此时须分别提供两种不同结构的产品,一种是将I/O接口与光驱均设置在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前端面上;另一种是将光驱设置在前端面,而I/O接口设置在后端面上。这种结构不能根据实际应用以及不同的工作条件,依客户的需要变换使用,因此产品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形式固定、缺少变化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变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包括可相对调转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其中一个上,两端分别设置有操作指示面板和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其中另一个上,两端分别设置有光驱和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中,所述第一模块包括底部开口的外壳,所述第二模块包括顶部开口的外壳;且所述第一、第二模块分别上、下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中,所述第一模块的左右侧壁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二模块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对应的螺孔;所述螺孔均前后对称,且两个模块的螺孔通过螺钉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中,所述第一模块的左右侧壁下端厚度比其他部分薄,形成第一连接部,其上设置有所述螺孔;所述第二模块的左右侧壁高出前后壁,形成第二连接部,其上设置有所述对应的螺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中,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通过电气和数据线彼此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中,所述电气和数据线为插针式。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中,所述第一模块内设置有板卡、开关、指示灯以及风扇;所述第二模块内设置有光驱、硬盘和电源。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工业控制计算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突破了传统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一体化”结构,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概念,将整机分为上下两个模块。这两个模块可以相对调转,因此可根据客户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变化组合,提供“光驱+操作指示”、“光驱+I/O接口”两种功能结构的操作面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扩大应用面,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变换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包括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200,两者相互分离。其中第一模块100包括底部开口的外壳104,其中主要安装板卡、开关、指示灯、以及风扇。而第二模块200包括顶部开口的外壳202,主要安装光驱、硬盘和电源。第一模块100的外壳104与第二模块200的外壳202长、宽相同,高度可不同。两个模块100、200之间通过电气和数据线300彼此电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模块100一端设有操作指示面板101,另一端设有I/O接口102。第二模块200的一端设有光驱201,另一端为电源(未图示)。
参照图2,第一模块100的外壳104的左右侧壁下端厚度较薄,使左右侧壁均形成台阶状,该较薄部分为第一连接部105。第二模块200的外壳202中,左右侧壁的高度高于前后壁的高度,该高出部分为第二连接部203,其高度与第一连接部105相同。在第一连接部105上,设置有多个螺孔106;在第二连接部203上,设置有对应的多个螺孔204。当第一、第二模块100、200上下相对设置,螺钉205穿过螺孔204、106,将两个模块100、200连接起来。此时,第二连接部203位于第一连接部105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研祥通讯终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研祥通讯终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6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