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旱蓄水钵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6235.5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牟世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世祥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1000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旱 蓄水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种树种草的钵,特别是涉及在干旱少雨,又不能蓄水的荒山、荒坡和沙漠地区,由于钵自身能蓄水,所种植物的成活率将会大大提高,所以,它是改造荒山,荒坡和治理沙漠的辅助用品,它就是抗旱蓄水钵。
2、背景技术:
现在的花钵,不管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确给人们在种树养花方面带来一定的好处,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受到人们的欢迎,但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尤其是在于旱少雨,又不能蓄水的荒山荒坡及沙漠地区就不能使用,加之面积大,又无人管理或管理不过来的情况下,植树造林,种草保土、改土就成了问题,就不能推广,虽然人们每年都在植树造林,但成活率确很低,其主要原因是水份易流失而不能供给所种树苗、草类的需求造成的,这对植树造林、种草保土、改土的成功是极不利的,使治理荒山、荒坡,改造沙漠的计划难以普及。
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现提供一种经改进后,除具有普通花钵的作用外,还可根据实际不同的自然环境要求,它是一种既能蓄水,能蓄肥,又可种植树苗、草类的实用钵,首先,可在本实用新型钵体内,把需要种的抗旱品种(树苗、草类)培养成活后,再运到干旱少雨,又需要改造的荒山、荒坡及沙漠边上,(沙漠的改造必须逐年逐步向内推进)然后,挖好坑,把整个钵体连同所种植物放入坑内,以钵体口为中心的半径1米圆圈内必低于本土,(钵中之水在出发时需一次绕足)让其树苗、草类在荒山、荒坡及沙漠边上自然生长,由于钵自身能做到蓄水,少蒸发的作用,加之钵体内的土质疏松肥沃,主根,须根又没有被破坏,所以,能让所种植的树苗、草类成活率大大提高,这就是抗旱蓄水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旱蓄水钵,它包括整个钵体,在钵体壁上设置有3圈内、外壁蓄水沟,并在钵体内下部设置有一活动的隔壁离层,在隔离层下面是蓄水池及安放的两个漏斗,漏斗口与软管相连,直通钵体外的蓄水罐,在钵体上方圆口处,附加有一圆盖和一圈反外接雨边,在钵体下部周围及底部,设有须根和主根生长口,在主根生长口四周则是蓄水池和肥料蓄存室,所述的内、外壁蓄水沟,其中,外壁蓄水沟的沟体是密封的,内壁蓄水沟的上方开有接水口,内、外壁蓄水沟之间是靠钵体壁隔开,但在内、外壁蓄水沟之间的钵体壁上开有多个小圆洞,可让水流入外壁蓄水沟,小圆洞的位置略低过内壁蓄水沟的接水口,在钵体中部加有可过滤泥沙的活动的隔离层,在隔离层下面,设置有蓄水池,在池中安放有两个可过滤泥沙的漏斗,其漏斗口与软管相连直通钵体外下面的蓄水罐,在钵体上方圆口处,附加有一圆盖和一圈反外接雨边,其圆盖和反外接雨边是活动的,此盖是中高四周低,盖的中央有一圆洞,它是钵体内所种植物的生长口,从生长口到边缘,设有一条剪开线,盖上设置有几条小凹沟,在沟与沟之间开有几行小圆型气孔,所述的一圈反外接雨边同样有一条剪开线;所述的须根生长口,是设置在钵体壁的下部,在隔离层以下的钵体壁四周上面开有多个小圆洞,所述的主根生长口,则是在钵体底部的中央开有一个较大的圆口,在圆口四周是蓄水池和肥料蓄存室,蓄存室是密封的,它必须等待钵体内所有种植物长大,把钵体破坏后,这时,所蓄存的肥料才开始发挥作用,让钵体内所种植物得到一次追肥.才有更强壮的生命力,才能经得起大自然的考验,从大局看,成活率才会提高,当钵体被破坏后,在钵体内所安放的漏斗和软管,以及钵体下面的蓄水罐,还可继续收集雨水于蓄水罐内,蓄水罐内的水以湿气为主慢慢的滋润土壤,由于日晒,为防钵体内的水份蒸发过快,这时,所附加的圆盖正发挥作用,圆盖上的小凹沟有收集雨水流到内壁蓄水沟的作用,另外,盖面上的小气孔,还有漏雨水滴到钵体内土中的作用,圆盖上的剪开线,要用时,把圆盖拉开后,再卡在钵体内植物的主干上即可,圆盖在培养期内可以不用,所述的反外接雨边,它主要是加大雨水的收集面积,并让收集到的雨水流到内壁蓄水沟的接水口处,让水在内、外壁蓄水沟、蓄水池、蓄水罐里蓄存起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由于抗旱蓄水钵沿钵体壁设有3圈能蓄水的内、外壁蓄水沟,同样,又把钵体下方圆口(主根生长口)增高来多蓄水,又在此蓄水池内另安放有两个漏斗,漏斗口与软管相连直通钵体外底下的蓄水罐,由于多处有蓄水功能,所以,把钵体内培养成活后的树苗、草类连同钵体一道运到需要改造的、干旱少雨的荒山、荒坡及沙漠边上,挖坑把钵体及所种植物一道放进坑内,填上本土(钵口应底于地面5公分-10公分,直径2米)今后,在无人管理或因面积大管理不过来的情况下,在干旱少雨的大自然环境中,由于抗旱蓄水钵蓄存有水,水就能帮助钵体内所种植物渡过难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世祥,未经牟世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6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用淀粉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低碳复合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