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唇口多弹簧自润滑油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6290.4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1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卫;黄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军卫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6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唇口多 弹簧 润滑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元件,尤其涉及一种油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油封是汽车、船舶、航空航天以及工程机械、机床等旋转机械装置中不可缺或的密封元件。目前,传统油封的内圈大多只设有一片密封唇、而没有设置用于存储润滑油脂的沟槽,密封唇与转轴之间为干摩擦,摩擦力大、摩擦产生的温度高;因此密封唇容易磨损或老化,从而导致密封效果差、油封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在公开号为“CN2783055”、名称为“带封油唇口的旋转油封”的专利文献中虽然公开了一种带有两片密封唇的油封,但由于在该油封的环槽中只设有一根弹簧,填装于两密封唇之间沟槽中的润滑油脂容易从没有设置弹簧的另一侧封唇处外逸、流失,不能有效地存储润滑油脂,因此该油封仍然存在不能自润滑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带有自润滑功能的多唇口多弹簧自润滑油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设有环槽的本体以及设在该环槽中的弹簧,所述本体的内圈设有凸起的环形密封唇;在本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两片密封唇,各密封唇之间形成油脂槽;在环槽中对应于各密封唇的位置设有弹簧槽,各所述弹簧槽中设有弹簧。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锯齿状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V字型凹槽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唇和油脂槽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锯齿状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凹槽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锯齿状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凹槽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方波状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凹槽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方波状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凹槽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倒U字型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凹槽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倒U字型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凹槽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V字型凹槽结构;
密封唇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结构,油脂槽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凹槽结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传统油封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片密封唇结构、并在各密封唇的对应位置设置了弹簧,使得各密封唇在对应弹簧的作用下被贴附在转轴的表面,从而能够在各密封唇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润滑油脂、并能够防止润滑油脂外逸的凹槽,因此能够在密封唇与转轴之间形成一层润滑油膜而实现自润滑。本实用新型具有摩擦小、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等优点,即便是在旋转轴窜动较大、润滑油液压力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在图1中的I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密封唇1油脂槽2本体3环槽4弹簧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本体3的端面设有环槽4,在本体3内圈的一侧设有两片或两片以上截面形状呈锯齿状结构的密封唇1,各密封唇1之间形成用于填装润滑油脂的油脂槽2,该油脂槽的截面形状呈V字型凹槽结构;在环槽4中对应于各密封唇1的中央位置设有弹簧槽,各所述弹簧槽中设有环形的弹簧5。
实施例2
在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密封唇1的截面形状呈锯齿状结构,油脂槽2的截面形状呈U字型凹槽结构。
实施例3
在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密封唇1的截面形状呈锯齿状结构,油脂槽2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凹槽结构。
实施例4
在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密封唇1的截面形状呈方波状结构,油脂槽2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凹槽结构。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军卫,未经陈军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6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