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6300.4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4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刚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18贵州省贵阳市乌***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空 高压 电线 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属于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冬季高压电线覆冰过厚致使高压电线损坏和高压线铁塔 倒塌或倒杆,多采用加大电流使高压电线过载加热除冰、对高压电线进行短路加热 除冰、或是工人挂在吊滑轮上进行人工除冰。然而,采用加大电流使高压电线过载 加热除冰的方法,在严寒中热量很快散发而很难达到目的;采用对高压电线进行短 路加热除冰,需投入巨额资金设置专用设备并有损坏高压电线网络的风险;采用人 工除冰,则效率很低,工人容易疲劳而加大危险性和事故率。中国2007年冬的冰灾 使高压线电网损失惨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组装灵活、轻型易携、高效快捷、 操作简易和易于制作的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用以清除冬天高空高压电线上的覆冰,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克服高压电线因结冰过厚导致断线、倒塔和倒杆等问题, 有利于保障高压电线网、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小型汽油机(35)提供动力,除冰工作时,前滚 轮(6)和后滚轮(8)同时驱动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顺着高压电线前行,除冰轮(2) 在高速旋转中带动除冰摆锤(3)粉碎覆在高压电线外径周围的冰,使高压电线上的 覆冰粉碎脱离高压电线,从而达到清除高压电线上的覆冰的目的。除冰轮(2)和除 冰摆锤(3)在旋转除冰时始终和高压电线(38)外径保持有1——3个毫米的间隙,因此 除冰不会损坏高压电线。本实用新型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每辆车可以安装1——4 台除冰机(1),可以同时对1——4条高压电线进行除冰,最大除冰厚度为60毫米, 每小时可以除冰10——15千米,是人工除冰速度的100——300倍,除冰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的除冰原理: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由除冰机 (1)、车架(11)和小型汽油机(35)等三大部分组成。按要求制作好各个零件后,先 组装除冰机(1):把三个轴承(18)分别装进三个轴承盖(17)内后,按图3分别安装在 机箱(13)内相应的位置,并用螺钉固紧;给除冰轮六角轴(40)套上档圈后穿进除冰轮 轴承(18)内孔,接着把除冰轮双齿链轮(26)装在除冰轮六角轴上(40)固紧;给前滚轮 六角轴(4)套上档圈后穿进前滚轮轴承(18)内孔,接着把前滚轮双齿链轮(24)装在前滚 轮六角轴(4)上固紧;给后滚轮六角轴(10)装上档圈后穿进后滚轮轴承(18)内孔,接着 把后滚轮链轮(15)装在后滚轮六角轴(10)上固紧;把主动链条(34)装在除冰轮双齿 链轮(26)大齿链轮上,把后链条(23)装在前滚轮双齿链轮(24)上和后滚轮链 轮(15)连接安装,再把前链条(25)装在除冰轮双齿链轮(26)的小齿轮上后和 前滚轮双齿链轮(24)连接安装;把8个除冰摆锤(3)按2个一对安装在除冰轮(2)槽内, 用除冰轮圆轴(41)穿插固定,用螺帽固紧后把组装好的除冰轮(2)安装在除冰轮六 角轴(40)上,并用除冰轮螺帽(22)固紧;把前滚轮(6)安装在前滚轮轮六角轴 (4)上,并用前滚轮六角轴螺帽(45)固紧;把后滚轮(8)安装在后滚轮六角轴 (10)上并固紧;把锁线轮(7)安装在锁线轮轴(30)上和机箱(13)上,用锁线 轮前螺钉(29)固定,一般情况下,一台除冰机(1)只装一个锁线轮(7),但高压 电线(38)坡度大时前后滚轮各装一个锁线轮(7);给除冰轮(2)装上安全罩(32)。 至此,整个除冰机组装就完成,接着在预制好车架(11)和小型汽油机(35)后, 对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进行整车组装:用锁定箍(12)把除冰机(1)的四角固紧在 车架(11)上;把小型汽油机(35)固定在机箱(13)上,并把装在除冰机(1)上 的主动链条(34)挂在主动链轮(33)上,至此完成了高空高压电线除冰车的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刚,未经林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6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