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载保持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6496.7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27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钟德祥;黎茂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0 | 分类号: | F16K1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云 |
地址: | 550009***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保持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机或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负载保持阀。
背景技术:负载保持阀也叫平衡阀,是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或塔机、起重机等建筑机械的液压承重系统中大量采用的重要元件,它由主阀和控制阀构成;目前主要有单级式和先导式两种。先导式的平衡阀多为嵌套式结构,体积大、结构复杂,而且一般是采用油管与工作油缸连接,因此油管容易漏油或破裂,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好的负载保持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主阀、先导溢流阀、先导节流阀以及单向安全阀;所述主阀由设有阀腔的阀体,设置在阀腔中的活塞、小弹簧座、小弹簧、小活门、阀芯、弹簧座以及弹簧构成,阀体上设有与阀腔连通的工作油道以及与该油道、阀腔同时连通的工作油进口;所述先导溢流阀由固定在阀体上与阀腔连通的溢流阀体、设置在该溢流阀体中的溢流弹簧和带有溢流孔的溢流活门构成,阀体上设有与工作油道连通的控制油第一进口,该油口中设有阻尼螺塞;所述先导节流阀由设在阀体上与位于活塞左端的控制油腔连通的节流阀腔、设置在该节流阀腔中的单向节流活门和节流弹簧构成,阀体上设有与所述节流阀腔连通的控制油第二进口;所述单向安全阀由设置在工作油道中的大弹簧座、大弹簧、大活门以及活门堵头构成。
在溢流阀体与阀腔连通的油路中以及节流阀腔与控制油第二进口连通的油路中设有过滤装置;在阀腔的左端固定有堵头、右端固定有调压螺塞,堵头设有与控制油腔连通的油孔。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可直接安装在工作油缸上而不必通过油管与工作油缸连接;不仅消除了油管爆裂而造成的事故隐患,而且还有效地防止负载失速下降,具有液压锁的作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阀体1 控制油腔2 油孔3 活塞4 阀芯5 小弹簧座6 小弹簧7 小活门8 弹簧座9 弹簧10 螺套11 调压螺塞12活门堵头13 工作油进口14 大活门15 大弹簧16 大弹簧座17阀腔18 工作油道19 堵头20 溢流阀体21 溢流弹簧22 溢流活门23 过滤装置24 阻尼螺塞25 控制油第一进口26 溢流孔27单向节流活门28 节流弹簧29 螺塞30 控制油第二进口31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4中,阀体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阀腔18和工作油道19,设在阀体1上的工作油进口14与阀腔18、工作油道19同时连通;阀腔18的左段设有活塞4,小弹簧座6、小弹簧7以及小活门8设置在阀腔18的中段位置,阀芯5穿过小弹簧座6、小弹簧7以及小活门8安装在阀腔18中,弹簧座9和弹簧10设置在阀腔18的右段位置,阀腔18的左端由堵头20封闭。在阀体1上固定有与阀腔18连通的溢流阀体21,溢流弹簧22和带有溢流孔27的溢流活门23设置在溢流阀体21中;阀体1上设有与工作油道19连通的控制油第一进口26,该油口中固定有阻尼螺塞25。在阀体1上设有与控制油腔2连通的节流阀腔以及通过该节流阀腔与阀腔18连通的控制油第二进口31,控制油腔2由活塞4的左端面、堵头20的右端面以及阀腔18的左段构成;在所述的节流阀腔中设有单向节流活门28和节流弹簧29。在工作油道19中设有大弹簧座17、大弹簧16以及大活门15,工作油道19的左端由另一个堵头20封闭、右端由活门堵头13封闭。为了便于调节油压,阀腔18的右端设有调压螺塞12;为了避免油液中的杂质堵塞油路,在溢流阀体21与阀腔18连接的油路中以及节流阀腔与控制油第二进口31连接的油路中设有过滤装置24。为了便于维修和更换,在阀体1的右端设有固定阀腔18中的螺套11,弹簧座9和弹簧10设置在该螺套中,螺套11的右端设有调压螺塞12。为了便于加工和方便调压,节流阀腔由螺塞30封闭。为了避免产生冲击,固定在阀腔18左端的堵头20上设有与控制油腔2连通的油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6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