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能式冷热两用保温餐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6616.3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1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璐 |
主分类号: | A47G19/00 | 分类号: | A47G19/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新添***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式 冷热 两用 保温 餐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式冷热两用保温餐具,可广泛应用于家庭、餐饮、医药、运输等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对保温餐具进行专利检索发现,国内涉及保温餐具的专利约有16条左右,但能够在市面上广泛推广的却少之又少,经过分析总结得出这些现有专利不能有效推广的原因:要么功能单一(如:绝大多数现有保温餐具只能对热的食物保温,不能对低温食物保温),要么实用性较差(如:有些保温餐具同一时间只能加热一份食物,有些保温餐具设计成固定的餐台,比较占地且使用不方便),要么保温效果差强人意(如:有些保温餐具仅靠真空夹层进行保温,保温效果不理想),要么内部构造过于复杂(如:有些保温餐具需通电才能使用,容易加热过度,且不便于清洗,并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等等)。为避免出现专利申请后不能有效推广的尴尬,本实用新型以实用性作为首要前提,力争设计出来的保温餐具和普通餐具在使用上无太大差异,尽可能接近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同时充分借助冰箱、微波炉等日用电器作为辅助工具,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简单、保温效果较好、冷热兼顾、易于清洗的特点得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能式冷热两用保温餐具,既可以是碗,也可以是盘、盆、锅、杯、瓶等,在构造上包括外壳(1)、内壳(2)、储能材料(3)、金属器皿(4),其特征是,外壳(1)、内壳(2)、储能材料(3)共同组成保温底座,通过对保温底座储热或储冷,用以对需保温的冷热食物进行辅助保温,金属器皿(4)形状、大小和保温底座相一致,用来存放需保温的冷热食物,然后放置在已储热或储冷的保温底座中实现保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保温餐具与普通餐具具有相同的用途和基本相似的外形,在需要对热的食物进行保温时,可将保温底座放入微波炉,加热至所需要的温度后取出,再将盛有食物的金属器皿放置在保温底座上,即可解决食物在常温下较快变冷的问题,确保食物始终温度适宜,较好地保持食物应有的风味和口感,并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同样,在需要对食物进行冷却保温时,先提前将保温底座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制冷数小时后取出,然后将金属器皿放入保温底座,再放入食物即可。这样保温底座充分起到辅助加热或制冷的积极作用,而金属器皿则起到普通餐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保温餐具在内外壳构造上采用膨胀系数一致的材料,以防内外壳连接处在使用过程中破损而导致储能材料渗出,影响保温效果和正常使用;外壳较内壳厚,外壳内侧可涂覆隔热保温材料,以减少外壳与外界的热传递;内壳则尽可能薄,以利于内壳表面与金属器皿之间进行热传递;储能材料采用储能量大,可反复使用的材料,储能材料沸点温度较内外壳正常使用温度上限要低,以避免加热时内外壳随着储能材料温度的上升发生变形损坏,影响正常使用;金属器皿可直接接触冷热食物,采用导热性较好的不锈钢、铁、铜、银或合金等材料,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和目的。
在以往的保温餐具中,往往只从餐具内部构造的改良上考虑解决办法,而忽视了借助“外力”来提高保温效果和简化内部构造,在本实用新型中,以人们日用电器中使用率和普及率都相当高的微波炉、冰箱同装有储能材料的保温底座配合使用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以往保温餐具所存在的保温效果不理想,不能对低温食物保温,实用性较差,构造过于复杂等问题,从而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碗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需要对热的食物进行保温时,先将外壳(1)、内壳(2)、储能材料(3)共同组成的保温底座放入微波炉加热至所需要的温度(一般为50-80℃)后取出,再将金属器皿(4)放置到保温底座中,然后盛放需保温的食物到金属器皿中。这时,本保温餐具中的食物将比普通餐具中盛放同温度的相同食物保温时间明显要长,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同理,要使食物保持较低温度,可先将保温底座提前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冷冻数小时后取出,再将金属器皿放入保温底座中,然后再放入相应的食物即能够实现较低温度下保存较长时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保温餐具不但使用起来与普通餐具一样简单,清洗也较为方便。清洗时,可将金属器皿与其它普通餐具共同洗涤,而保温底座由于不直接接触食物,一般只需稍作擦拭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璐,未经杨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6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梳毛机的斩刀装置
- 下一篇:电子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