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7555.2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0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任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环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58 | 分类号: | F16D13/58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52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离合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离合器支架。
背景技术
离合器支架用于支撑从动轴,从动轴上装配有用于传递动力的皮带传动初级离合器。现有的离合器支架的跨度大,而支架的宽度很窄,成型后受应力影响容易产生变形,同时也影响安装精度。发动机工作时,皮带传动机构初级离合器所产生的径向作用力,容易使从动轴与支架的同轴度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安装在支架上的支承从动轴为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的安装精度要求高,当支架与从动轴的同轴度不一致时,无法进行自动调整,发动机装配后,支架与从动轴同轴度变化大,当发动机工作时,因不能保证从动轴与轴承的同轴度而产生摩擦,使离合器无法离合或是离合器产生异响,震动大,离合器的合格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试离合器支架,它在工作时,能从动轴与支架的同轴度始终保持一致,并具有装配简单以及提高离合器合格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罩体支架的顶篷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沉孔,其特征在于:调心球轴承、油封依次过盈配合在所述沉孔内,沉孔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油封压板紧固于沉孔的孔口,油封及油封压板上均设有供从动轴穿过的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油封压板一端设有折转部,所述折转部插入沉孔旁的凹槽中,油封压板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支架紧固。
所述沉孔为阶梯孔,调心球轴承过盈配合于阶梯孔的大端,通过台阶孔的台阶限位。
采用了上述方案,将调心球轴承以及油封依次过盈配合在该轴承孔内,由于调心球轴承能自动调整从动轴与轴承两道轴心线间角偏差及角运动,其可调心量可以达到3度,因此,无论是由支架自身跨度大而造成从动轴与支架的同轴度偏差,还是安装过程中造成的从动轴与支架的同轴度偏差,或是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受皮带初级离合器的径向作用力产生的从动轴与支架的同轴度偏差,通过调心球轴承自动进行调整,均能使从动轴与支架的同轴度始终保持一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离合器从动轴的旋转精度,降低了离合器从动轴的启动力矩,保证了离合器从动轴的运转平稳性,消除了离合器异响,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一次装机合格率。
将油封压板紧固于轴承孔的孔口,可以使油封稳固的定位在轴承孔内,以保证对油封对润滑油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有实用性强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离合器的装配结构图。
附图中,1为支架,1a为安装孔,2为调心球轴承,3为油封,4为油封压板,5为螺栓,6为从动轴,7为皮带传动初级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本离合器支架1为一个罩体,支架1的顶篷内壁上设有安装轴承的沉孔,所述沉孔为阶梯孔,沉孔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支架底部的端口设有用于装配该支架的安装孔1a。一个调心球轴承2以及油封3依次过盈配合在沉孔内,油封用于密封润滑调心球轴承内的润滑油。调心球轴承2过盈配合于阶梯孔(沉孔)的大端,通过台阶孔的台阶限位,使调心球轴承能自动适应两道轴心线间角偏差及角运动的轴承,它的可调心量最大可以达到3度;沉孔的小端供从动轴的穿出,以提高装配的可靠性。油封压板4紧固于轴承孔的孔口,油封压板4用于油封3轴向限位。,油封压板4一端设有折转部,油封压板的折转部插入沉孔一侧设的凹槽中,油封压板另一端通过螺栓5与支架1紧固。油封3及油封压板4上均设有供从动轴穿过的过孔,从动轴6一端铆接于离合器外罩上,其另一端穿过油封3油封压板4的过孔与调心球轴承配合。从动轴6上安装皮带传动初级离合器7。
发动机工作时,离合器支架可以自动调整已装配好的从动轴与支架的同轴度,保证离合器从动轴的运转平稳性,消除了离合器异响,发动机的一次装机合格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用于三、四轮摩托车的离合器支架,具有上述的同样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环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环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