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盆花给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7830.0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4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先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先禄 |
主分类号: | A01G27/06 | 分类号: | A01G2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33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盆花 给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水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盆花给水器。
背景技术
很多人喜欢种植花草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维持花草正常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对于盆栽花草,由于花盆内土壤有限,一旦天气炎热或长时间不浇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掉,花草就容易干枯。传统的浇水方式是采用喷壶外淋,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将土壤浇透并浇灌均匀,水量也难以控制,水量过少,土壤中的水分很快就会蒸发,特别是夏天,气温高,花草容易干枯,水量过多,又会造成污水横流,不仅脏了自家的阳台,而且影响邻里关系,特别是对于室内花卉,浇水量过多会让地板看起来污迹斑驳,影响室内美观,并且浇水量过多也可能会引起花草的死亡。为此,有人发明了电子浇花器,但是该产品价位太高,用法也比较繁琐,很难让平常百姓家庭接受,另外还有一种外置式浇花器,既占空间,又不便于摆放,难以形成市场。
现有技术的缺陷是:浇水的时间频繁,而且价位低的喷壶水量难以控制,浇水不均匀,高价位的浇花器操作繁琐,并且占空间,平常百姓难以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盆花给水器,能使水慢慢的渗入土壤层中,使土壤长时间保湿,延长浇水周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表述一种盆花给水器,包括有箱体,在该箱体底部开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中填充有引水线,该引水线经所述渗水孔从所述箱体底部伸出。
所述箱体内装水,该箱体埋在花盆内的土壤中,所述引水线散于土壤中,伸向土壤各处,箱体内的水顺着该饮水线流入土壤各处,保持土壤湿润。
所述渗水孔设置有渗水嘴,所述引水线从该渗水嘴伸出。
所述渗水嘴可以防止所述饮水线从所述渗水孔中脱落。
在所述箱体底部还开有1~3个连接孔,所述每个连接孔连接有接头,该接头上套接有连接软管。
设置所述连接孔和连接软管,是为了方便多个箱体一起使用,通过所述连接软管,各箱体连通,水在各箱体间流动,成为一个整体。
当所述箱体底部仅有1个连接孔时,适用于两个箱体联合使用,用连接软管将这两个箱体的连接孔连通即可。当所述箱体底部仅设置有2个或4个连接孔时,适合任意多个箱体联合使用。当所述箱体底部仅设置有3个连接孔时,适合3的倍数个箱体联合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设置有不同个数的连接孔的箱体。
所述箱体呈扇形。
多个扇形的箱体可以围成一个圆,以适应现在的圆形花盆,保证圆形花盆中的所有土壤湿润。
所述箱体的上板为盖子。
设置所述盖子,可以方便箱体埋在土壤中,防止箱体内水蒸发掉。
所述盖子上设置有拉钩。
设置所述拉钩,可以在箱体内水用完后,方便地取出盖子,往箱体内加水。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提供一种物美价廉、操作方便的盆花给水器,通过将其埋藏于土壤中,使容器内的水顺着引水线慢慢的渗入土壤层各处,由于渗透速度慢,因此能不间断的供水,使土壤长时间保湿,又能避免水分过多溢出影响周围环境或者把花草淹死,浇花的周期也相应减少,省时省力还节约了水资源。本实用新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联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箱体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连接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包括有箱体1,在该箱体1底部开有渗水孔2,所述渗水孔2中填充有引水线3,该引水线3经所述渗水孔2从所述箱体1底部伸出。
在所述箱体1底部还开有1~4个连接孔4,所述每个连接孔4连接有接头5,该接头5上套接有连接软管6。本实施例中连接孔4个数为2个。
所述渗水孔2设置有渗水嘴7,所述引水线3从该渗水嘴7伸出。
所述箱体1呈扇形。
所述箱体1的上板为盖子8。
所述盖子8上设置有拉钩9。
本实施例采用一个箱体1。
工作原理如下:将所述两个连接孔4用连接软管6连通后,将所述箱体1埋入花盆内的土壤中,并使所述引水线3散布于土壤层四处,将该箱体1注满水,然后用所述盖子8盖上,这样就避免所述箱体1内的水蒸发掉。所述箱体1内的水顺着所述引水线3慢慢传输渗透到土壤层中,保证了土壤对植物根部水分源源不断的供给。当所述箱体1内水用完后,通过所述拉钩9打开所述盖子8,往所述箱体1内加水,水再顺着引水线3慢慢浸湿土壤。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先禄,未经王先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道路环保清洁车
- 下一篇:多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