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封闭充气式摩托车晴雨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7960.4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44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晋荣 |
主分类号: | B62J17/08 | 分类号: | B62J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0重庆市九龙坡区锦龙路***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充气式 摩托车 晴雨篷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晴雨篷,特别涉及一种用气体作为支撑介质的摩托车晴雨篷。
二、背景技术
目前,各摩托车使用的晴雨篷均是硬顶篷,是用金属、塑料等硬材料作为支撑篷顶,主要用在三轮摩托车上,而二轮摩托车上用得很少,其原因是体积大,有不能收捡或收捡体积大等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完全不同于上述现有技术结构的新型摩托车晴雨篷,用不透气的柔软材料,通过特别缝制,用充气的气体来作为支撑介质,达到支撑篷顶的目的,从而克服了现有摩托车只能用金属、塑料等硬材料来作为支撑篷顶的缺陷,具有收捡自如、收捡体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封闭充气式摩托车晴雨篷,包括有后备收捡箱、软靠背、主骨架、次骨架、气排式篷顶、软体视窗、拉链、充吸气泵、电磁阀、气管、气嘴、固定孔、固定卡、前端固定接口、主骨架基座、后箱盖、基座盖;其特征在于:主骨架垂直端的固定卡与后备收捡箱中的主骨架基座相连,使用时,用横端的前端固定接口与前挡风玻璃相连或支撑在车头的支架上,充气后,形成一个倒“L”型的支撑骨架来支撑气排式篷顶。它的特征还在于,主骨架与次骨架及气排式篷顶连为一体,且气道相通,形成一个密闭的气室与气压;气排式篷顶镶嵌在两根主骨架之间,软体视窗及次骨架附着在两根主骨架上,主骨架垂直端的气嘴用气管与电磁阀和充吸气泵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半封闭充气式摩托车晴雨篷的后备收捡箱安装在后车架上,当不使用时,整个主次骨架和气排式篷顶处于柔软放气状态,体积很小,被收捡在后备收捡箱中。使用时,打开后箱盖,从后备收捡箱中取出柔软的篷体,用篷体前端固定接口与前挡风玻璃上的卡槽连接或支撑在车头的支架上,开动充吸气泵的充气开关和电磁阀开关,向主骨架和次骨架及气排式篷顶充气,当气压达到一定时,篷体被绷起,关闭充吸气泵和电磁阀开关,这时整个骨架和气排式篷顶形成一个倒“L”型的拱形晴雨面,起到了下雨避雨,阳天遮阴的目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篷体充气后全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篷体充气后左视结构示意图(含后备箱透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篷体充气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篷体充气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篷体吸气收捡后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备收捡箱2—软靠背3—后箱盖4—基座盖5—主骨架基座6—主骨架7—次骨架8—气排式篷顶9—软体视窗10—拉链11—前端固定接口1a—充吸气泵2a—电磁阀3a—气管4a—气嘴5a—固定孔6a—固定卡12—收捡折叠后的篷体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半封闭充气式摩托车晴雨篷的总体技术结构特征。
一种半封闭充气式摩托车晴雨篷,包括有后备收捡箱1 软靠背2 后箱盖3 基座盖4 主骨架基座5 主骨架6 次骨架7 气排式篷顶8 软体视窗9拉链10 前端固定接口11 充吸气泵1a 电磁阀2a 气管3a 气嘴4a 固定孔5a 固定卡6a 收捡折叠后的篷体12;其特征在于:主骨架6垂直端的固定卡6a与后备收捡箱1中的主骨架基座5相连,使用时,用横端的前端固定接口11与前挡风玻璃卡槽相连或支撑在车头的支架上,对主骨架6和次骨架7及气排式篷顶8充气后,形成一个倒“L”型的支撑骨架来支撑气排式篷顶8,与之形成一个拱形晴雨面。它的特征还在于,主骨架6与次骨架7及气排式篷顶8连为一体,且气道相通,形成一个密闭的气室与气压;气排式篷顶8镶嵌在两根主骨架6之间,软体视窗9及次骨架7附着在两根主骨架上,主骨架6垂直端的气嘴4a用气管3a与电磁阀2a和充吸气泵1a相连。
在图1、图4实施例中,两根主骨架6两侧的水平方向,附着有软体视窗9及次骨架7,主要是增加覆盖面及避雨效果;而拉链10设在软体视窗9之间,是为了驾乘人员上下车方便;气排式篷顶8镶嵌在两根主骨架6之间,起到加固和绷紧整个篷体的作用;主骨架6与次骨架7及气排式篷顶8连为一体,且气道相通,形成一个密闭的气室与气压。主骨架6垂直端的直径比横端的直径大,主要是为了增加抗风能力和减少风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晋荣,未经黄晋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79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烃燃气制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扶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