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夹支座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8187.3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5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邱康明;徐惠;陈金虎;冯健;刘彦波;周玉松;伍艺;曹江;朱家生;郑世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F23/02 | 分类号: | B23F2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2263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夹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磨齿、滚齿设备上的装夹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加工各种齿圈类零件时,无论大小普遍采用支腿的形式装夹。支腿均是相对独立安装,一端固定在磨齿或滚齿设备相应位置上,另一端与齿圈类零件连接,将零件固定。但采用支腿方式装夹调整不方便,定位平面容易受装夹精度的影响而产生不平度超差,有时甚至出现配错同副支腿的问题。特别是在装夹直径较小的齿圈时,例如加工行星齿轮一类时,由于零件自身就较小,支腿就做得更小导致装夹刚性不足,调整更加不方便。每一件的装夹找正时间花费较多,特别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对加工效率影响更大。随着立磨、风机等行星传动结构齿轮箱的大量生产,行星齿轮一类的零件不断增多,亟需制作一种新的工装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磨齿滚齿设备上,装夹找正迅速稳定,适应大批量加工的装夹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夹支座,其关键在于:包括上法兰,钢管,筋板,下法兰,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中心开有通孔,分别焊接在钢管两端,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的中心孔通过钢管连通,在所述钢管外表面焊接筋板,该筋板固定在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上都径向开有六个安装腰形槽,该六个安装腰形槽中有四个槽位于圆周四等分处,另外两个槽位于前述四个槽中的任一个槽的两旁,并且该两旁槽中心线与中间所夹槽的中心线的夹角均为60°角,所述上法兰与下法兰上的安装腰形槽一一对应,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边缘均开有三个调整螺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上法兰、钢管、筋板和下法兰焊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装夹刚性和稳定性。将安装腰形槽分为四等分和三等分,既可以与带有四个或八个均布的螺孔或T形槽的零件连接又可以与带有三个或六个均布的螺孔或T形槽的零件连接,并且使装夹支座在有3、4、6、8、12条T型槽的磨齿、滚齿机上都能通用安装。上法兰与下法兰的中心孔通过钢管连通,形成圆柱形空腔,在加工没有螺孔或T形槽的零件时,可以穿过该圆柱形空腔对零件进行固定,扩大了装夹支座的适用性,同时还可以减轻整个支座的重量。上法兰和下法兰上的调整螺孔,便于对零件或工装零件的组合体一起进行水平调整。
所述的装夹支座,在所述的调整螺孔的孔口处,上法兰和下法兰上分别铣有腰形凹槽。在用调整螺钉对零件或工作台进行调整时可放入垫块,防止螺栓直接与零件或工作台接触将零件或磨齿机工作台顶伤,保护了零件和机床。
所述的装夹支座,在筋板上开有通孔,既可以减轻整个装夹支座的重量,同时也方便吊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经实践证明,使用本实用新型大大缩短了装夹找正时间,水平调整方便,改善了由于装夹精度影响而产生的不平度超差。同时,提高了装夹刚性和灵活性,由于装夹稳定性的提高使得加工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改善了大批量生产时对加工效率的影响。特别是在装夹直径较小的齿圈时,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上法兰1和下法兰4中心开有通孔,分别焊接在钢管2两端,所述上法兰1和下法兰4的中心孔通过钢管2连通,形成圆柱形空腔,在齿圈类零件没有螺孔或T型槽时,可以穿过该空腔来装夹固定零件。所述钢管2外表面焊接筋板3,该筋板3固定在所述上法兰1和下法兰4之间,所述筋板3上开有若干通孔3a,既可以减轻整个装夹支座的重量,同时也方便吊装。所述上法兰1和下法兰4上都径向开有六个安装腰形槽5,该六个安装腰形槽5中有四个槽位于圆周四等分处,另外两个槽位于前述四个槽中的任一个槽的两旁,并且该两旁槽中心线与中间所夹槽的中心线的夹角均为60°角,所述上法兰1与下法兰4上的安装腰形槽5一一对应,所述上法兰1和下法兰4边缘均开有三个调整螺孔6,在该调整螺孔6的孔口处,所述上法兰1和下法兰4上分别铣有腰形凹槽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