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负载与推进力自适应液压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9037.4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8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仁春;吴成;卢建波;潘开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飞尔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02 | 分类号: | E21B3/02;E21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负载 推进力 自适应 液压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矿山和坑道中钻凿瓦斯抽放孔、排放孔、探水孔、通风孔、通讯孔、电缆孔、地质孔及其它工程用孔的全液压钻机。
背景技术
在矿山和坑道施工的安全和生产中,钻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钻机由泵站、操作台、支撑框架、机架、钻具、动力头六大部分组成,泵站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高压油泵组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为钻机提供旋转力和推进力。目前,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存在旋转负载和推进力靠人工控制,导致钻进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矿用钻机因旋转负载和推进力靠人工控制,导致钻进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马达负载与推进力自适应液压钻机,包括泵站、操作台、支撑框架、机架、钻具、动力头、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油泵组、高压油管、推进油缸,高压油管的进油管和回油管与泵站连接,高压油管的工作油管分别与动力头上的液压马达和机架上的推进油缸连接;进入推进油缸7的压力油P2与推进油缸之间设置远控减压阀9;远控减压阀9有一负载感应体,来自液压马达的压力油P1与负载感应体连接。
负载感应体包括一个活塞腔、活塞腔内的活塞杆、活塞腔后端与活塞杆之间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系统,使钻机具有自适应能力,保证钻机在钻进过程中,由于岩层性质的变化,钻机负载增大时,自动地降低推进力和推进速度,从而降低钻机的负载;由于岩层性质的变化,钻机负载降低时,能自动增加推进力,提高推进速度。防止了钻机负载和推进力靠人工控制,不能适应岩层性质的变化,导致钻进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钻机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动力头1、机架2、钻具3、支撑框架4、机座5、回转机构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现钻机自适应能力功能的液压系统图
图中标记:推进油缸7、单向阀8、远控减压阀9、进入液压马达的压力油P1,进入推进油缸7的活塞腔的压力油P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采用如图1所示的新型全液压钻机,整机由泵站、操作台、支撑框架、机架、钻具、动力头六大部分组成。泵站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高压油泵组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为钻机提供旋转力和推进力;操作台上的高压油管共有两部分,一部分为操作台上各组件彼此连接用;另一部分与操作台外各组件相连接,进油管和回油管与泵站连接、工作油管分别与动力头上的液压马达和机架上的推进油缸连接;操作台上共有3个操作手把,其中旋转操作手把控制马达的正反转,正常进退操作手把控制推进油缸的正常进退,快速进退操作手把控制油缸的快速进退。机架主要由油缸、快换接头、拖板、机架体、导轨等组成;油缸筒体与机架体连接,活塞杆与拖板连接,动力头安装在拖板上。当对油缸给排油时,拖板、油缸在导轨上前后运动,实现动力头前进和后退。钻具由钻杆和钻头组成,用于钻孔和排渣。动力头主要由液压马达、壳体、水辫总成等三大部件组成,它的作用是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钻杆为钻头提供扭矩以切削岩石(煤)。
如图2所示液压系统中,进入推进油缸7的压力油P2与推进油缸之间设置远控减压阀9;远控减压阀9有一负载感应体,来自液压马达的压力油P1与负载感应体连接。负载感应体包括一个活塞腔、活塞腔内的活塞杆、活塞腔后端与活塞杆之间的弹簧。进入推进油缸7的压力油P2与推进油缸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8。
当钻机正常工作时,如图2所示的液压系统中,钻机正常工作时,当钻机马达负载增加,来自液压马达的压力油P1压力升高,压力油进入负载感应体9,负载感应体后端弹簧被压缩,活塞杆后移,使减压阀出口压力降低,压力油P2经减压阀后进入推进油缸7的活塞腔的压力自动地降低,从而降低推进力,使钻机马达负载降低;马达负载降低,来自液压马达的压力油P1压力降低,压力油进入负载感应体9,负载感应体活塞杆在后端弹簧力的作用下前移,使减压阀出口压力增加,压力油P 2经减压阀后进入推进油缸7的活塞腔的压力自动增加,从而增加推进力,使钻机马达负载增加,提高推进速度。实现钻机自适应能力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飞尔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飞尔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梯形圆筒浆点镍网电镀模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吹膜机的薄膜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