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用正板栅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9335.3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5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骆正安;蔡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广创松藻蓄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144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用正板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正板栅。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船舶、通讯、电力、铁路等领域。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极板有效物质的电子得失传导主要是通过板栅来实现的。铅酸蓄电池正板栅通过浇铸板栅,套丝管、灌铅粉、浸泡在酸性溶液、烘干等一系列程序制作而成的。目前,丝管两端都用合金铅材料进行封堵,极背全为铅材料,用铅量大,成本高,重量大,运输不方便,且封堵效果不好。也有板栅由极耳、极背、筋条组成,在板栅的制作上现在引用一些塑料配件替代,如塑料封底托,节约成本,但生产工艺效率低,塑料件与板栅的结合不够紧密,容易折弯筋条影响质量,成品率低,耐腐蚀性能差,导电电阻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性能稳定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背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极耳,该极背下部设置有一排筋条,该筋条在极背长度方向上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背与筋条连接处套有塑料套,塑料套由纵向塑料管和横向塑料管组成,所述纵向塑料管套住极背,所述横向塑料管套住筋条与极背连接端。改小了极背体积,增加了纵向塑料管,利用塑料来代替极背的铅金属。同时塑料套使得极背与筋条的连接处更加牢固不易折断。极背与筋条浇铸成型后,放在模具里再注塑塑料套。塑料套与极背、筋条成一体。
上述筋条中下部设有定位卡,该定位卡是围绕筋条的一圈凸包,且筋条位于定位卡的中心。筋条上套有丝管,定位卡可以保证筋条位于丝管中心。不会侧向一边导致一边先被酸腐蚀,整个板栅都报废了。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铅用量更少,重量轻,节约了成本,方便运输;电阻更小,导电性能更好;塑料套和极背、筋条结合紧密,连接更稳固,筋条不易折弯电池性能更稳定,成品率高;铅与酸的接触面积变小,耐腐蚀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掉塑料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极背1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极耳2,该极背1下部设置有一排筋条3,该筋条3在极背1长度方向上排列,所述极背1与筋条3连接处套有塑料套,塑料套由纵向塑料管4和横向塑料管6组成,所述纵向塑料管4套住极背1,所述横向塑料管6套住筋条3与极背1连接端。塑料套为极背1与筋条3浇铸成型后,放在模具里再注塑而成,塑料套与极背1、筋条3成一体。在筋条3中下部设有定位卡5,该定位卡5是围绕筋条3的一圈凸包,且筋条3位于定位卡5的中心。筋条3上套有丝管,定位卡5可以保证筋条3位于丝管中心。不会侧向一边导致一边先被酸腐蚀,整个板栅都报废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广创松藻蓄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广创松藻蓄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