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冲压折弯无损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9797.5 | 申请日: | 200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2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伟;严俊;庄新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1 | 分类号: | B21D5/01;B21D3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强 |
地址: | 51907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折弯 损伤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冲压加工技术,尤其是一种冷冲压折弯无损伤装置。
二、背景技术
钣金制品冷冲压折弯加工擦伤问题由来已久,折弯损伤(如擦伤)导致产品外观、耐腐蚀性及模具寿命大大降低。随社会发展,钣金制品对外观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用传统的折弯技术很难达到。传统折弯过程模具与材料滑动为主要运动的原理,这种原理折弯模具结构折变时,因制品与折弯块是相对滑动摩擦,故在制品的折弯外侧面会有擦伤(R越小则擦伤越严重),传统解决方案:
1、加大模具R角;
2、放大模具间隙;
3、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硬度;
4、提高制件材料表面润滑性(如涂油、覆膜等)。
一般来讲,采取以上方案,经对模具反复调试,成形后擦伤痕迹明显减少。但传统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模具间隙及R角的放大,制品的质量也不能满足最初的产品质量要求,折弯外扩等缺陷随之而来;
2、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硬度,增加模具材料、加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费用;
3、涂油、覆膜等辅助方法增加辅助材料消耗、冲压车间生产工序、降低冲压生产效率。
由于滑动摩擦一直存在,擦伤问题仍不能完全避免!传统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大批量生产陷入尴尬。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改变为滑动与转动相结合并以转动为主要运动的原理,模具与制品表面的相对滑动几乎没有,设计出翻动板折弯模,在成形过程中材料面与翻动板的滑动极小,所以成形后制品表面无损伤,擦痕,能达到很好的外观要求的冷冲压折弯无损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有螺栓C穿过下固定板安装孔与翻动板靠块下端面孔内螺纹啮合,螺栓B穿过呈L形的翻动板托块的安装孔与下脱料板下端面孔内螺纹啮合,下脱料板与下固定板之间有弹簧,及折弯凸模,其螺栓A穿过呈倒L形的翻动板定位块外侧面的孔与翻动板靠块外侧面孔内螺纹啮合,翻动折弯板水平置于下脱料板与翻动板定位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条形的翻动折弯板的左下角呈圆弧面、右面呈倒斜侧面。
本实用新型,翻板托块的上端呈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模具在折弯初始状态时,翻动折弯板水平置于下脱料板与翻动板定位块之间,下脱料板比翻动折弯板高。使翻动折弯板左下部修成大圆弧面,防止翻动折弯板绕转动轴点翻转时与翻动板定位块干涉;折弯开始时,下脱料板向下运动,材料带动翻动折弯板绕翻动板靠块的尖角点作转动,并且翻动折弯板会在翻动板靠块尖角处作相对滑动,在翻动板靠块尖角处不可以倒角,否则翻动板可能会滑出;当翻动折弯板绕转动点转到直立插入下脱料板与翻动板靠块之间,此时下脱料板继续向下,则翻动折弯板在材料的静摩擦力带动下向下运动,翻动折弯板与翻动板靠块发生滑动,当翻动折弯板下到与翻动板靠块下面一段距离(根据产品具体尺寸确定)时成形完成;脱模时,下脱料板被顶起,翻动折弯板在翻动板托块的作用下向上推出,完全脱出后,翻动折弯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着翻动板靠动板靠板的支撑点向外翻动与材料脱离,翻倒后在翻动板托块的大圆角作用下自找正,恢复到原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作装配方便,操作自如,成形后制品表面无损伤,擦痕等特点。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冲压有制品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向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折弯凸模2-翻动折弯板3-下脱料板4-翻动板定位块5-螺栓A6-螺栓B7-翻动板托块8-翻动板靠块9-螺栓C10-下固定板11-导柱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螺栓C9穿过下固定板10安装孔与翻动板靠块8下端面孔内螺纹啮合,螺栓B6穿过呈L形的翻动板托块7的安装孔与下脱料板3下端面孔内螺纹啮合,下脱料板3与下固定板10之间有弹簧,及折弯凸模1,其螺栓A5穿过呈倒L形的翻动板定位块4外侧面的孔与翻动板靠块8外侧面孔内螺纹啮合,翻动折弯板2水平置于下脱料板3与翻动板定位块4之间。条形的翻动折弯板2的左下角呈圆弧面、右面呈倒斜侧面。翻板托块7的上端呈圆弧面。下固定板10装有导柱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7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