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头颈部联合固定式真空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0154.8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8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沈岳;华祥;赵玉峰;郭庆山;唐颖;宗兆文;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颈部 联合 固定 真空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外科固定器械。
背景技术
在医疗救治中,对于外科伤病员需要在急救途中转运或因治疗的需要,需要对其头部和颈部进行固定。目前常用的颈椎固定装置多采用泡沫压制成型而制作:1.由于外形、尺寸都已固定(环形),存在携带不方便、尺寸大小不符、固定不牢固、占用过多空间等缺点;2.由于装置本身加有金属材质(如螺丝),需拆除后才能行MRI(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在拆除及再次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颈椎再次损伤。另外,世面上也有利用真空塑形固定的医疗器械,真空塑型具有:1.质量轻、初状态柔软,用手即可改变其形状,可卷曲,使用、携带方便;2.特种高分子材质,抽真空后根据患者部位塑型固定,贴服性好;3.特种高分子材质,具有X光可透性,固定后,无需拆除,即可进行“X”光及CT、MRI的检查;4.状态稳定,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可反复使用。但是这类固定装置都是固定四肢或者单一固定颈部的固定器,不能对头和颈同时进行有效固定,并且通常采用整体包围式固定,对气管、颈血管造成局部压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医用头颈部联合固定式真空固定器,对头颈进行合理有效的固定,为伤员在急救途中的转运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头颈部联合固定式真空固定器,它由尼龙外层、中层真空囊、高分子颗粒材料内层、正负压阀门、粘贴式扩展固定带和抽气筒组成,所述中层真空囊被套在尼龙外层内,高分子颗粒材料内层装在中层真空囊中,它们共同构成固定器的主体,主体为可铺展和包裹的柔软工字型块状,工字型的上端为头部支撑固定部,工字型的下端为颈部支撑固定部,头部支撑固定部和颈部支撑固定部上都连接有粘贴式扩展固定带;主体上还设置有连通中层真空囊的正负压阀门,抽气筒与正负压阀门配套。
所述颈部支撑固定部包裹颈部后形成半环形,留有气管暴露空位。
所述整个真空囊用隔离网8分隔成若干个区,高分子颗粒材料均匀分布于各区中,每个区有很多直径小于高分子材料颗粒的小孔。
本装置的优点如下:
1、本装置按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了对头颈共同固定的结构,使头颈固定更稳固,效果更好。
2、采用尼龙外层、中层真空囊和高分子颗粒材料内层三层设计,使其在初状态柔软,用手即可改变其形状,可卷曲,使用方便。
3、采用抽真空方法将置于真空囊中原本松散的高分子颗粒压缩成与头颈部相吻合的硬质板块以固定和支撑的原理,使其贴附于人体,根据每位患者颈部形态塑形固定,适合不同身材的患者,为头颈部受伤伤员的安全转送提供保证。
4、高分子材质填充材料质轻而耐压特性,满足固定的硬度要求,真空成型后状态稳定;整个真空囊被分成许多区,每个区有很多直径小于高分子颗粒的小孔,这样就使颗粒均匀分布在本产品的每个地方,不会因为使用前重力或其他原因使颗粒窜动及局部积聚,从而影响固定效果,便于铺展和包裹。
5、高分子材质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具有X光可透性,固定后,无需拆除,即可进行“X”光及CT、MRI的检查,减少了因反复拆除造成的再次损伤。
6、采取颈部半环式设计,充分暴露气管,有效减少固定器对气管、颈血管的局部压迫,有利于急救时建立人工通气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装置的部分内层剖开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固定器由尼龙外层4、中层真空囊6(PVC密封材料)、高分子颗粒材料内层5、正负压阀门7、粘贴式扩展固定带2和抽气筒(图中未示出)组成。中层真空囊6被套在尼龙外层4内,高分子颗粒材料内层5装在中层真空囊6中,它们共同构成固定器的主体。整个中层真空囊6用隔离网8分隔成若干个区,高分子颗粒材料均匀分布于各区中,每个区都有很多直径小于高分子材料颗粒的小孔。整个主体为可铺展和包裹的柔软工字型块状,工字型的上端为头部支撑固定部3,工字型的下端为颈部支撑固定部1,颈部支撑固定部包裹颈部后形成半环形,留有气管暴露空位。头部支撑固定部3和颈部支撑固定部1上都连接有粘贴式扩展固定带2。主体上还设置有连通中层真空囊的正负压阀门7,抽气筒8与正负压阀门7配套工作。
参见图3,本固定器的使用方式:
1.使患者平卧于担架或平地上,头颈保持中立位;若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并有畸形,可在牵引下适当复位或不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红薯制作糕饼的方法
- 下一篇:穿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