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脉血管弹性动态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0900.3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84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明;赵安;冯正权;陈宇;张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24;A61B5/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2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血管 弹性 动态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动脉血管弹性动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血管弹性功能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检测法及法国Complior动脉硬化检测仪、脉搏波增大指数(augment index,AI)检测法及澳大利亚SphygmoCor桡动脉压力波形分析仪、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检测法及美国CVProfilor DO-2020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其中,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衡量动脉血管弹性的经典指标,获得最广泛应用。
但是,上述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均是在人体安静状态下的某个时间点进行的检测,为静态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未考虑影响动脉血管弹性的内外因素尤其是血压水平;事实上,血压在一天之内呈节律性的变化,血压水平对PWV等参数的影响很大,在实际工作中,将不同血压水平的样本进行比较时必须进行血压校正,以消除或减小因血压水平不同带来的个体差异;(2)亚临床动脉病变人群(如高血压中、低危险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对改进心血管风险分级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有限;既往研究表明,动脉血管弹性的差异在高脉压区较低脉压区减小,上述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多是在白日进行的检测,脉压较夜间高,导致亚临床动脉病变人群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且检测结果本身具有的离散性也可能模糊界限,因此,检测结果往往难以引起亚临床动脉病变人群的足够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动脉血管弹性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动脉血管弹性动态检测装置,通过对动脉壁加压调控透壁压,消除了血压水平对动脉血管弹性检测的影响,所得检测结果无须进行血压校正,而且易于区分亚临床动脉病变人群与健康人群;还具有可同时测量血压、装置简单、无创伤检测、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灵敏、制造和检测成本低廉的特点。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动脉血管弹性动态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处理系统、血压信号采集系统和容积脉搏波信号采集系统;
所述血压信号采集系统包括压力单元和设置在压力单元上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分别经滤波处理获得外加压力信号和血压脉搏波信号,外加压力信号经放大后送至控制处理系统,血压脉搏波信号经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后送至控制处理系统;
所述容积脉搏波信号采集系统包括容积脉搏波探头,容积脉搏波探头采集的信号经滤波、放大和模数转换后送至控制处理系统。
进一步,所述压力单元包括气泵及其驱动系统、排气阀及其驱动系统和袖带,气泵和排气阀的驱动系统分别与控制处理系统连接,气泵的气体出口与袖带的进气口连通,排气阀与袖带的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容积脉搏波探头为透射式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指夹探头;
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I处理获得外加压力信号,经高通滤波器I处理获得血压脉搏波信号;外加压力信号经同相放大器I处理后送至控制处理系统,血压脉搏波信号经顺序连接的同相放大器II、低通滤波器II和电平变换器处理后送至控制处理系统;
进一步,所述容积脉搏波探头采集的信号经顺序连接的高通滤波器II、同相放大器III、低通滤波电路III和电平变换器处理后送至控制处理系统;
进一步,所述低通滤波器I的截止频率为0.5Hz,高通滤波器I的截止频率为0.5Hz,低通滤波器II的截止频率为20Hz;
进一步,所述高通滤波器II为RC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0.5Hz;低通滤波器III为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截止频率为20Hz;
进一步,所述控制处理系统为单片机;
进一步,还包括计算机,所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多种血液成分过滤装置的血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饭煲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