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0938.0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6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清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400038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用电 塑料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体加注的塑料瓶,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三轮或两轮摩托车加注补充电解液的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在使用时需加电解液(稀硫酸),在使用前电解液用塑料瓶灌装、运输及贮存。以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为例,每一只电池配一瓶电解液,电解液瓶需要完全密封。在加液时,需用剪刀、夹钳等工具将电解液瓶嘴剪开。由于电解液为稀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塑料瓶嘴有较大的性及强度,剪开很困难,不但会有电解液飞溅的危险,也会腐蚀剪开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运输、贮存中也不会有电解液溢出,加液及其方便的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包括塑料瓶体、瓶盖,瓶盖的中心设有瓶塞,瓶塞插入瓶体上端的加液口中,瓶塞的中上部与加液口过度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瓶塞的中上部与加液口过度配合,利用塑料瓶加液口塑料本身的可塑性,瓶塞与加液口之间形成一圈过度配合的圆环面,使加液口上端紧紧地箍在瓶塞上,起到密封的效果,电解液塑料加注瓶中的电解液被密封,不能外泻。
优选的,所述的瓶塞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形,瓶塞圆锥台形的中上部与加液口过度配合,所述瓶塞的圆锥台形的锥度为1°~10°。瓶塞设计成圆锥台形既方便插入、插紧,又方便拔除,使用方便。但圆锥台形的锥度应适当,锥度过大不利于密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瓶塞的圆锥台形的锥度为2°~4°。锥度适度,密封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瓶盖为带有一圈翻成直边的外沿的瓶盖时,所述瓶盖的内侧与加液口的外侧间隙配合。防止瓶盖内侧与加液口外侧相互干涉而影响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瓶盖中心设有的瓶塞的高度高于瓶盖的高度。当所述瓶盖为带有一圈翻成直边的外沿的瓶盖时,高于瓶盖高度的瓶塞起导向作用,方便瓶塞插入到加液口中。
优选的,所述瓶盖的内侧设有内螺纹并与加液口的外螺纹配合。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其中一种结构中,当所述瓶盖为带有一圈翻成直边的外沿的瓶盖时,瓶盖内侧设有的内螺纹并与加液口的外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瓶塞由塑料制成。塑料制成的瓶塞与塑料加注瓶的加液口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的有益效果是,在电解液灌满瓶体后,只需悄悄用力将密封塞塞进加液嘴便可完全密封电解液,在运输、贮存中也不会有电解液溢出,使用时,只需悄悄用力将密封塞向外旋即可打开电解液瓶嘴,加液及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包括塑料瓶体1、瓶盖2,其特征在于:瓶盖2的中心设有瓶塞21,瓶塞21插入瓶体1上端的加液口11中,瓶塞21的中上部与加液口11过度配合。
所述的瓶塞21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形,瓶塞21圆锥台形的中上部与加液口11过度配合,所述瓶塞21的圆锥台形的锥度为3°。
所述瓶盖2中心设有的瓶塞21的高度高于瓶盖2的高度。
所述瓶盖2的内侧与加液口11的外侧间隙配合。
所述的瓶塞21由塑料制成。
实施例2
参见图2,一种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包括塑料瓶体1、瓶盖2,其特征在于:瓶盖2的中心设有瓶塞21,瓶塞21插入瓶体1上端的加液口11中,瓶塞21的中上部与加液口11过度配合。
所述的瓶塞21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形,瓶塞21圆锥台形的中上部与加液口11过度配合,所述瓶塞21的圆锥台形的锥度为3°。
所述的瓶塞21由塑料制成。
实施例3
参见图3,一种蓄电池用电解液塑料瓶,包括塑料瓶体1、瓶盖2,其特征在于:瓶盖2的中心设有瓶塞21,瓶塞21插入瓶体1上端的加液口11中,瓶塞21的中上部与加液口11过度配合。
所述的瓶塞21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形,瓶塞21圆锥台形的中上部与加液口11过度配合,所述瓶塞21的圆锥台形的锥度为3°。
所述瓶盖2中心设有的瓶塞21的高度高于瓶盖2的高度。
所述瓶盖2的内侧设有内螺纹并与加液口11的外螺纹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清,未经杨成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0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带共面波导馈入圆形极化天线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电池及其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