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过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1690.X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5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邦钦;相卫国;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1/00 | 分类号: | B01D6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体过滤设备不论是重力自然过滤、负压过滤,还是正压过滤,进入过滤的液体都需要人工不断地手动添加或者用特定设备添加,但是最终的过滤器在过滤过程中总会发生过滤膜的逐渐堵塞而减小单位时间的过滤体积,这样就会使流入过滤器的液体过量而外溢。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过滤系统要么需要人工减少添加到过滤器的液体或者通过特定设备调节,这样既不方便又可能造成过滤器液体外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液体过滤设备存在操作不便,容易造成过滤器液体外溢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液体流通原理自然调节从液体储桶到液体过滤器的液体流量,既不需要人工调节也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的液体过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设有液体储桶、液体加膜过滤器和软管。在液体储桶上设有液体注入口,在液体储桶底部设有液体出口管,液体出口管上设有出口开关,可随时打开或关闭出口管。液体加膜过滤器设有滤头上筒、滤膜和滤头,滤头上筒为一端开口,另一端顶面上设有一个通气口和一个滤器入水管的圆筒,滤头上筒开口端与滤头连接,滤器入水管插入滤头上筒;滤头下端设有出水管。软管分别与液体储桶的液体出口管和液体加膜过滤器的滤器入水管连接。
在液体注入口可设有旋纽、盖或塞子。
所述滤头上筒开口端与滤头连接可采用螺接,滤头上筒开口端设有内螺纹,滤头设有与滤头上筒开口端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滤器入水管插入滤头上筒可采用滤器入水管插入滤头上筒的2/3处。
所述滤膜可采用通用的过滤膜,例如平面型微滤膜等。
由于液体储桶顶面设有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后将液体储桶底面下的出口开关关闭;当注入液体完成时,将液体注入口关闭。液体储桶下端的液体出水管通过塑料或硅胶等材料的软管连接至液体过滤器滤头上筒的液体入水管,即构成一个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利用液体流通原理自然调节从液体储桶到液体过滤器的液体流量,无需人工调节。而现有的过滤系统由于过滤时过滤器上的滤膜会逐渐发生堵塞而使液体过滤器的液体出口出水量降低,这样就会使液体过滤器内液面逐渐上升,这时就需要调节流入液体过滤器内的流量以免液体流入过多而液面高于液体过滤器顶端而外溢。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设有液体储桶1、液体加膜过滤器2和软管3,在液体储桶1上设有液体注入口11,在液体储桶底部设有液体出口管12,液体出口管12上设有出口开关13,可随时打开或关闭出口管。液体加膜过滤器2设有滤头上筒21、滤膜22和滤头23,滤头上筒2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顶面上设有一个通气口24和一个滤器入水管25的圆筒,滤头上筒21开口端与滤头23连接,滤器入水管25插入滤头上筒21;滤头23下端设有出水管26。软管3分别与液体储桶1的液体出口管12和液体加膜过滤器2的滤器入水管25连接。
由于液体储桶1顶面有液体注入口11,因此注入液体将液体储桶1底面下的出口开关13关闭;当注入液体完成时,将液体注入口11关闭。
滤头上筒开口端与滤头23采用螺接,滤头上筒开口端设有内螺纹,滤头设有与滤头上筒开口端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滤器入水管25插入滤头上筒21的2/3处。
滤膜采用通用的GF等平面类型过滤膜。
运行过程简介:
过滤系统运行前,关闭液体储桶顶面的储桶入水口和储桶液体出口管上的出口开关;液体储桶下端的液体出水管通过塑料或硅胶等材料的软管连接至液体过滤器滤头上筒的液体入水管,然后打开液体出口管上的出口开关,液体过滤器内液面将会上升,直到液面高于液体储桶液体出口管的管口,这是由于液体储桶内气体不流通将停止液体从液体出口管流出。由于过滤器的液体出口不断有液体流出,因此液体过滤器内液面将会逐步降低,直到液体过滤器内液面低于液体出口管的管口时液体储桶的液体出口管将会继续流出液体到液体过滤器中。依次持续进行。
液体储桶顶面上有液体注入口,注入口可以用橡胶旋纽或金属塞子随时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16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