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芯厚帘竹木胶合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2096.2 | 申请日: | 200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2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明;陈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明;陈秋琴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32B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芯厚帘竹木 胶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木材工业中人造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人造板结构。
背景技术
竹子是我国和东南亚的特有资源,种植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具有生长快、正常经营可自然更新、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明显高于木材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竹材工业化利用研究与开发不断深入,竹材已被大量使用于人造板制造业。国内竹材人造板大都是以竹材为原料加工制作成实芯层积结构板材,虽然具有物理力学强度高的优点,但存在产品密度大、材料用量多等缺点。而根据报道的空芯结构竹胶合板往往采用模压或加工出一定形状的网络结构芯层,如CN03248735.5一种空心竹片胶合板,然后使网络芯层与表层装饰材料、边框骨架材料组坯再热压胶合成板的两次成型工艺,该工艺对芯层的网络结构和边框骨架材料精度要求高,芯层结构复杂,不便于机械化作业,费工费力,且辐面有限,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成了阻碍其推广使用的关键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加工容易、结构合理、形状稳定、节材省工、用途广、质量轻,隔声隔热性能好且物理力学性能优良的新型工程结构材料——空芯厚帘竹木胶合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空芯厚帘竹木胶合板由表层材料和置于上下表层材料之间具有空心结构的芯层材料组成;其表层材料由一张或多张的竹帘或竹席,木单板,或竹帘、竹席、木单板、浸渍纸等组合件构成;其芯层材料是由多个多种形状的等厚的厚竹蔑或厚木单板条经机械编织成空心结构的厚帘;芯层材料与表层材料经施胶、干燥、组坯、热压等工艺制成空芯厚帘竹木胶合板。
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空芯厚帘竹木胶合板,从结构上看是多层中心对称结构,受力均匀,结构合理。其独特之处是芯层材料由厚竹蔑或厚木单板条单元构件构成的空芯结构,芯层的单元构件形状有长条型、短条型、[型、Z型、L型、I型、T型7种;选取2种或2种以上不同形状的单元构件进行组合,采用棉麻线通过拼板编织机将单元构件编织成空芯结构的厚帘,制作工艺简单,可实现芯层材料“整张化”,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具有质坚、体轻、隔声隔热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和静曲强度、弹性模量高、用途广的新型工程结构材料。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空芯厚帘竹木胶合板组坯结构示意图
图2 芯层材料单元构件示意图
图3 长-短条型芯层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4 [-长条型芯层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5 L-Z型芯层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6 I-长条型芯层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7 L-T型芯层材料结构示意图
1、表层材料 2、芯层材料 3、长条型单元构件 4、短条型单元构件
5、[型单元构件 6、Z型单元构件 7、L型单元构件 8、I型单元构件
9、T型单元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毛竹经截断、剖开、去节、去黄去青、弦向剖篾,并加工成宽度为20mm、厚度为3mm的如图2中的长条型单元构件(3)、短条型单元构件(4),即长条型竹蔑和短条型竹蔑,长条型竹蔑长度根据板的规格而定,短条型竹蔑长度为15-25cm,将等厚的竹蔑用棉麻线经机械编织成如图3长-短条型单元构件芯层材料,实现芯层材料“整张化”。
B、表层材料由一张或多张竹帘或竹席,木单板,或竹帘、竹席、木单板、浸渍纸的组合件组成。
C、表层、芯层材料经干燥后,采用酚醛树脂胶粘剂施胶(涂胶或浸胶),施胶后进行二次干燥。按照胶合板制造的对称原则、奇数层原则、相邻层相互垂直原则组坯。如图1所示组坯后,再经热压成型后即可制成空芯厚帘竹木胶合板。
实施例2:
按实施例1A制得厚度为4.0mm芯层材料1张,另取厚度为2.0mm的短竹帘2张,厚度为2.0mm的长竹帘2张,厚度为1.0mm的竹席2张,经施胶、干燥后,以芯层材料为中心,两边依次为短竹帘、长竹帘和竹席的结构组坯,在温度为135-145℃、压力为2.0-3.0MPa条件下热压定厚为12mm,便可生产厚度为12mm的空芯厚帘竹胶合板。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明;陈秋琴,未经陈金明;陈秋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2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向SOI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场效应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