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操作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2388.6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4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军;黄峰;严振华;唐云峰;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福州高星电力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00 | 分类号: | H02H1/00;H01R9/00;H05K7/00;H05K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350007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试验 电源 操作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保护试验电源,特别是一种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操作面板。
背景技术
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操作面板包括有交流操作区和直流操作区,由于交流操作区和直流操作区上分别有电源连接部,二者结构相同,可采用相同的连接方法来连接负载。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交流和直流的电源连接部结构相同,连接方法也相同,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的误连接,从而引发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的故障,并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开关跳闸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会导致交、直流误连接的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操作面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操作面板,包括有交流操作区和直流操作区,二者分别具有交流电源连接部和直流电源连接部,其结构要点在于,交流电源连接部为一种插座结构,而直流电源连接部为一种导线连接结构。
这样就把交流电源连接部和直流电源连接部就可以明显的区分开了,由于二者的结构不一致,导致其连接方法不一致,要连接到直流电源连接部的必须是导线,而需要连接到交流电源连接部的必须是一种插头结构,因此施工人员不会误连接,保障了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的安全,进一步也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直流电源连接部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直流电源连接部为一种带螺栓的凸台,该凸台上平面有一带内螺纹的孔,而侧面有一与上平面连通的通孔。
将导线穿过凸台侧面的通孔,然后将螺栓拧进带内螺纹的孔,随着螺栓的旋进,导线被压制在该侧面的通孔中,从而连接到直流电源连接部上。
直流电源连接部还可以是一种带外螺纹的圆柱型凸台,并包括有一带内螺纹的螺栓,该螺栓通过拧接在凸台的外围而与凸台连接。
将导线紧紧缠绕在凸台的外围,然后螺栓旋入凸台,随着螺栓的旋入,导线被螺栓压制在凸台下段。
导线连接方式的结构有多种多样,一般用于电压不是很高的直流连接部上,因此直流连接部的结构也可以多选,只要适用于导线连接的方式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交流操作区和直流操作区在操作面板上可以是左右分区,也可以是上下分区。作为优选,最好是左右分区。
交流操作区和直流操作区具有不同的颜色边框。
交流操作区和直流操作区采用不用的颜色分区可以给予施工人员警示区分,同时还带来美观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针对交流和直流的不同特点,对其电源连接部进行结构化区分,交流因其具有多线连接和高压的特点,采用插座的结构,而直流则为单线双极连接和低压的特点,采用导线连接的结构,从而防止交流、直流误串接、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操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继电保护试验电源柜操作面板,包括有交流操作区1和直流操作区2,二者分别具有交流电源连接部11和直流电源连接部21,交流电源连接部11为一种插座结构,而直流电源连接部21为一种导线连接结构。
交流操作区1和直流操作区2在操作面板上为左右分区,并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渲染,交流操作区1采用红色边框,直流操作区2采用兰色边框。
提供直流电源连接部的一种结构,为一种带螺栓的凸台,该凸台上平面有一带内螺纹的孔,而侧面有一与上平面连通的通孔。将导线穿过凸台侧面的通孔,然后将螺栓拧进带内螺纹的孔,随着螺栓的旋进,导线被压制在该侧面的通孔中,从而连接到直流电源连接部上。
提供直流电源连接部的另一种结构,是一种带外螺纹的圆柱型凸台,并包括有一带内螺纹的螺栓,该螺栓通过拧接在凸台的外围而与凸台连接。将导线紧紧缠绕在凸台的外围,然后螺栓旋入凸台,随着螺栓的旋入,导线被螺栓压制在凸台下段,卡处于螺栓、凸台侧边以及面板基面所形成的“]”型空间中。
上述两种结构都是一种公知技术,市售产品,但本案发明点不在于此,另外导线连接的结构也很多,因此在此只是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福州高星电力技术开发公司,未经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福州高星电力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2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肤保护及改善
- 下一篇:基于双侧对称阻尼的静压气浮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