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3562.9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3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明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玉祥 |
地址: |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加长 排气 导流 | ||
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高层楼房的有效防止烟气倒灌的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
2、背景技术:目前各类中高层住宅均使用共用的排气道,各住户通过各楼层的进气口将废烟气排入主管道,集中由屋顶排出。现有的排气道内加设有排气导流管和气流变压部件,其虽通过降低排气道的横截面积,增大下部和上部气流量之间压强差,更利于烟气排出。但当屋外风力较大时,此时外部风力倒灌,容易在排气导流管口处形成涡流,由于排气导流管长度较短,且其管道内上下口面积相差不大,则容易发生烟气倒灌的现象。
3、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排风舒畅,又可防止各用户排出的烟气互串的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包括排气道及附着或预制在排气道内壁上、下部的面板,排气道为上下端面敞口的空腔体,其侧壁开有进烟口,在排气道内壁进烟口的内端口处罩有面板,其正下方亦设有面板。由一个面板或一个以上的面板与排气道内壁的一个面或一个以上的面共同构成的上排气导流管为上部空腔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空腔横截面积的空腔通道,该空腔通道上端敞口,下底封口;由一个面板或一个以上的面板与排气道内壁的一个面或一个以上的面共同构成的下排气导流管为上部空腔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空腔横截面积的空腔通道,该空腔通道上下端口均为敞口。
本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在保证顺畅排烟的同时,通过两两排气道的上、下排气导流管对接加长为一根排气导流管,使烟气倒灌需要的压力增大,可有效防止烟气倒灌的现象发生,其相对制作简单,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4、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多节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装设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节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个面板与多个排气道内壁构成的排气导流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个面板与多个排气道内壁构成的排气导流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多个面板与一个排气道内壁构成的排气导流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连接缝,2、排气道,3、进烟口,4、上排气导流管,5、面板,6、下排气导流管,7、出烟口。
5、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5所示,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包括排气道2及附着或预制在排气道2内壁上、下部的面板5,排气道2为上下端面敞口的空腔体,其侧壁开有进烟口3,在排气道2内壁进烟口3的内端口处罩有面板5,其正下方亦设有面板5。由一个面板5或一个以上的面板5与排气道2内壁的一个面或一个以上的面共同构成的上排气导流管4为上部空腔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空腔横截面积的空腔通道,该空腔通道上端敞口,下底封口;由一个面板5或一个以上的面板5与排气道2内壁的一个面或一个以上的面共同构成的下排气导流管6为上部空腔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空腔横截面积的空腔通道,该空腔通道上下端口均为敞口。上排气导流管4内空腔为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空腔,或为仅在上端口收缩的空腔,侧壁由下向上逐渐加厚。下排气导流管6内空腔为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空腔,或为仅在上端口收缩的空腔,侧壁由下向上逐渐加厚。下排气导流管6下端开口大小与上排气导流管4上端开口大小相同,上排气导流管4上端开口即为出烟口7。上、下排气导流管4、6外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或处于一向外倾斜的斜面上。每一面面板5可分为两节或两节以上。
变截面且加长排气导流管的排气道装设在楼体预设的空间时为两两对接,且每两个排气道2的上、下排气导流管4、6相对接,形成一整体上端空腔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空腔横截面积的空腔通道,其外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或处于一向外倾斜的斜面上。上排气导流管4上端开口和下排气导流管6下端开口在对接后,任何一面的错位不大于5mm。最后在每两节排气道2之间的连接缝1处涂抹水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排烟通道。
加长且上部空腔横截面积小于下部空腔横截面积的排气导流管可增大烟气倒灌所需的压力,避免烟气倒灌的现象发生。侧壁由下向上逐渐加厚,弥补了因上、下排气导流管4、6空腔由下向上逐渐缩小,从而使排气道2内径相对增大的缺陷,保证了排气道2内径处于排气导流管位置时上下保持一致或减小,增大烟气流速,不会出现烟气流速减慢的现象。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明,未经王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3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控制器
- 下一篇:射频识别应用中的多环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