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后轮同时驱动的轮式联合收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4311.2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6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罗家声;罗家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家声;罗家河 |
主分类号: | A01D69/06 | 分类号: | A01D69/06;B62D3/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小芹 |
地址: | 545600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轮 同时 驱动 轮式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特别是一种前后轮同时驱动的轮式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小型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均以单轴前轮驱动方式行走,方向操纵机构多为手扶拖拉机的手把式操纵机构,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转向方便灵活等优点,较适应我国南方山区小块田作业。但由于这种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采用单轴前轮驱动的方式,在水田作业时需另配置防滑轮,而且在深水田作业时,收割机通过能力不强,在田间行走时易出现打滑、动力不足等情况;虽然也有一些水稻联合收割机采用四轮驱动或履带行走的方式以解决上述在水田作业时不便于行走的问题,但由于这种收割机的传动机构非常复杂,成本较高,功率消耗大,维修也比较困难,不适于在山区农村推广使用。另外,拖拉机手把式操纵机构的操作工序比较繁琐,从而增大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后轮同时驱动的轮式联合收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深水田作业时通过能力不强、田间行走时易出现打滑、动力不足以及成本高、不适于在山区农村推广使用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后轮同时驱动的轮式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机构、行走机构、传动机构、发动机以及机架,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两个前驱动轮,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发动机飞轮、变速箱传动轮、变速箱,所述的行走机构还包括有一个带有轮叉的后驱动轮;所述的传动机构还包括有后轮传动机构,该后轮传动机构由依次传动连接的传动轮A、传动轮B、传动轮C、上伞形齿轮组、万向节A、竖传动轴、万向节B、下伞形齿轮组、后驱动轮传动轴组成,所述的传动轮A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上,后驱动轮安装在后驱动轮传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变速箱传动轮还与收割机构传动轮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收割机还安装有以后驱动轮为转向轮的方向盘式转向机构,该方向盘式转向机构由依次连接的方向盘、方向盘轴、方向机以及转向连杆组件组成,所述的转向连杆组件安装在后驱动轮的轮叉上。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前后轮同时驱动的轮式联合收割机与现有的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动力充足、在水田作业时通过能力强、无需配置防滑轮:
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前、后驱动轮均设置有传动机构的三轮轮式收割机,该收割机的后轮传动机构中利用多组链轮和伞形齿轮来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将动力传至后驱动轮,使后驱动轮的运转方向与前驱动轮保持一致;而且可根据工作环境的优劣条件,可通过控制工作台上的操纵杆来调节传动轮A的皮带或链条的张紧度使后轮传动机构的动力接合或撤离,即是在深水田作业时,使后轮传动机构接合,可使动力充足,行走不打滑,确保正常收割作业;而在工作环境较好的情况下,使后轮传动机构动力撤离,以减轻机器的负荷和节省油耗。因此,本收割机在工作中动力充足,在水田作业时通过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可直接在公路上行驶和田间作业,无需配置防滑轮,从而也避免了繁琐的防滑轮装卸工作。
2、传动机构简单、成本低,适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由于本收割机的行走机构包括两个前驱动轮和一个后驱动轮,既保证了充足的动力又简化了现有四轮驱动和履带行走方式的复杂传动机构,不仅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和功率消耗,而且也便于维修,使其适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3、驾乘舒适、转向灵活:
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安装有以后驱动轮为方向轮的方向盘式转向机构,不仅操作简便,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驾乘舒适,转向非常灵活。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前后轮同时驱动的轮式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前驱动轮和方向盘式转向机构),
图3:传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包括有前驱动轮和方向盘式转向机构);
图4:去掉传动轮A和传动轮B后的后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收割机构, 2—行走机构, 21—前驱动轮,
22—后驱动轮, 23—轮叉, 3—传动机构,
31—发动机飞轮, 32—变速箱传动轮, 33—变速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家声;罗家河,未经罗家声;罗家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复光老炼机
- 下一篇: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进料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