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5110.4 | 申请日: | 200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45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日升;丁玉森;袁培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广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52333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效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均匀发光且可增进装饰效果的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因为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等特性,已取代了传统的灯泡,而广泛运用在各式照明结构或是导光结构上。请参阅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在长条状电路板10a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20a,透过该等发光二极管20a发光,而形成一种条形的导光结构。
现有导光结构必须搭配使用多个发光二极管,容易形成多个单点发光的情形,而非一整条均匀发光,发光效率较差,且其使用的构件数量较多,制造成本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其由导光装饰条与发光源配合而可形成均匀的条状发光功效,不但发光效率高,且可增进装饰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包括:一导光装饰条,该导光装饰条的底面布设有多个网点;一反射单元,该反射单元设置于该导光装饰条下方;以及二发光源,该二发光源分别设置于该导光装饰条两端,且该二发光源发出的光线由该导光装饰条的顶面射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发光功能,且可借着导光装饰条而能够均匀发光,以产生耀眼的视觉效果,进而大幅提高美感与装饰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为省电、使用寿命较长、制造成本较低且发光效率较高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导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光装饰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合于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合于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a 电路板
20a 发光二极管
10 导光装饰条
11 网点
12 转折部位
20 发光源
30 反射单元
40 电子装置
41 壳体
411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高发光效率导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该导光结构包括:一导光装饰条10、二发光源20及一反射单元30。
该导光装饰条10呈透明长条状,且是由热塑性聚氨脂(ThemoplasticPolyurethans,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硅胶(Silicone)的材料所制成,该导光装饰条10的底面沿其纵向密集地排布有多个网点11。
发光源20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当然亦可为其它发光组件,且该二发光源20的颜色并未有限制,可视需求而决定。该二发光源20分别设置于该导光装饰条10两端,可发出光线穿过该导光装饰条10。
该反射单元30用以反射该二发光源20所发出的光线,且该反射单元30设置于该导光装饰条10下方。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射单元30为一以涂布方式设置于该导光装饰条10底面的一反射层,但并不以此为限。该反射单元30亦可为一以反射光线材料制成的反射薄膜(图略),并将该反射薄膜贴设于该导光装饰条10下方表面;由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
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高发光效率的导光结构可用于一电子装置40,该电子装置40可为笔记型计算机、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在此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说明。该电子装置40具有一壳体41,该壳体41上具有一安装孔411。该导光结构设置在该电子装置40的壳体41内部,且该导光装饰条10顶面露出于该安装孔4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广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广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5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十二面体旋转魔球
- 下一篇:石油工程钻井液立、套管压力无线传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