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5531.7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施棋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1/10 | 分类号: | B62L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 组合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利用既有组件结构设计组成,有效节省组件成本外,相对出厂前或后续组合装配上,又能获得更方便组装操作效果的刹车夹器的夹臂结构简化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按,中国台湾公告的证书号为M259753号的「自行车悬臂式刹车器的刹车臂结构改良」新型专利,其结构如其专利范围所述:是在一包含由刹车臂、调整座、弹簧、帽盖及端部螺丝等组件组成的刹车器,在刹车臂底部轴孔设一套管,而弹簧的涡卷部套设于调整座一侧的套筒部并以帽盖套置的结构中;特别于套管的一侧设一卡环,供一胶质环圈由调整座的另侧插入,并由胶质环圈一端的剖槽及勾部设计而恰得以弹卡勾止套管的卡环,而由胶质环圈另端延伸挡缘供挡止调整座,而使刹车臂、帽盖、弹簧及调整座得于出厂前固结为一体,以利运输过程零件保持完整性外,并达到后续组装的便捷性。
然而,如上所述专利结构,虽可于出厂前由胶质环圈先将刹车臂、帽盖、弹簧及调整座固结成一体;惟,该帽盖15、弹簧棒14、调整座3、胶质环圈4及刹车臂2等多数的零件,也是要依序逐一的对准套迭、插入、对位等繁复组合程序,其组装操作不便性依然存在,该专利只是将后续装配逐一组装麻烦操作改为出厂前操作而已,因此,对于造成组装操作上麻烦,增加组装工时成本的问题,不但无法有效解决,相对又要增加一「胶质环圈」组件成本,实为不臻理想的创作,为其主要缺点所在。
所以如何针对上述专利在增加组装组件下,又无法有效解决组装操作麻烦的问题加以改良者,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以期在不增加组件下,以既有原件结构设计组成独立的弹力单元结构,除达到有效节省组件成本外,同时又能达到无论出厂前或后续组装操作上皆非常便捷,具经济性功效增进的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包含一下端横向轴孔套结有套管的刹车臂、一凸设有套筒部的调整座、一下端形成涡卷部的弹簧、一帽盖及一端部螺丝组成;其中:
该帽盖对应调节座凸设一结合部,以利弹簧的涡卷部套设调整座的套筒部再套入帽盖时,可由帽盖的结合部扣结调整座限位组固,而达到在不增任何组件下,以既有零组件结构设计,于出厂前可先将调整座、弹簧及帽盖先套组成一独立的弹力单元。
所述的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其中,该结合部可由帽缘的开口侧向内环设一具有内斜导面的凸缘结构。
所述的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其中,该帽盖另侧套孔内设有第二结合部提供与刹车臂套管产生结合关系。
所述的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其中,该第二结合部为一内凸缘结构,而结合刹车臂的套管对应环设有卡槽。
所述的刹车夹器的夹臂组合结构改良,其中,该帽盖为一体成型所制成的零件。
简言之,本实用新型包含一刹车臂以下端套管套组一弹力单元组成;该弹力单元包含一帽盖、一弹簧与一调整座及一端部螺丝组成;帽盖具有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与调整座可形成固结关系,并将前述弹簧限制于帽盖与调整座之间,第二结合部则将该弹力单元结合于套管上;其中,套管上以环设一卡槽提供与帽盖的第二结合部产生结合关系;而该帽盖由弹性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其第二结合部为一内凸缘结构,而第一结合部于帽盖周边帽缘的开口侧,向内环设一具有内斜导面的凸缘结构;弹簧为一弹簧棒结构,并在下段形成一涡卷部者;该调整座在其中央套孔凸设一圆形座体的套筒部,且该调整座在一侧周边延伸一具结合定位柱的定位片,并在另侧周边延伸一具螺组调节螺丝的垂直外折片。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帽盖的第一结合部将调整座、弹簧组成一独立的弹力单元,再通过其帽盖的第二结合部将该弹力单元结合于刹车臂下端的套管卡槽上,以达精简组件的结构设计,降低零件制造成本外,不论在出厂或后续组成装配上,又具更方便组装操作效果的多重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装配实施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半组合立体结构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实施例图。
图4b是图4a沿A—A线的剖面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前叉架杆
11....枢结座
12....凸轴
121....螺纹孔
13....定位孔
20....刹车臂
21....横向轴孔
22....端部螺丝
23....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55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