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H型钢X-H轧法万能轧机辊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5675.2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4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营;杨少民;王树伟;董会;吴鸿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B21B1/08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周晓萍 |
地址: | 064302河北省迁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万能 轧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辊型结构,特别是大H型钢X-H轧法万能轧机水平轧辊的辊型结构,属轧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X-H轧法是在万能轧机上轧制大型H型钢的一种方法,万能串列轧机机架布置为:UR-E-UF,即由1架万能粗轧机(UR)、1架轧边机(E)和1架万能精轧机(UF)组成,三机架呈连轧布置,组成生产型钢的核心单元。采用X-H轧法轧制用大H型钢时,轧件经开坯机轧制后,在万能机架上进行万能轧制,两架轧机同时轧制,第一架轧机将使用X孔型设计,而第二架轧机根据最终产品设计成H辊形。轧件在万能轧机组往返轧制5~7次。采用X-H轧制方法轧制大型H型钢,较常规工艺,可至少减少一架万能轧机,并减少万能轧辊数量,同时可以提高轧制温度,实现低电耗及低辊耗,从而实现低运行费,并保证较高的机时产量。
与常规轧制方法不同,X-H轧制方法中UF与UR轧机每道次都参与过程轧制,所以轧机水平轧辊易磨损,且集中体现在辊环的R角处,特别是在轧制窄翼缘和中翼缘H型钢时为甚,该状况在UF轧机水平轧辊上尤为严重。参看图5,上述状况使得UF和UR水平轧辊辊环圆角处产生粘铁形成磨损尖角6,主要发生区域在辊环过渡圆角与辊环侧壁4直线段相交处,造成H型钢在圆角处切铁,形成圆角折叠质量缺陷,影响产品质量。目前,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如下两种,一是增加停机磨辊次数,显然这种方法增加了轧辊消耗和换辊时间,影响生产效率;二是增大辊环过渡圆角的半径尺寸,但是随着过渡圆角半径尺寸R的增加,每米成品H型钢的重量也在增加,从而增加了钢铁材料的损耗,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水平轧辊侧壁耐磨能力的大H型钢X-H轧法万能轧机辊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大H型钢X-H轧法万能轧机辊型结构,用于UF轧机和UR轧机的水平轧辊上,其特别之处是:所述水平轧辊辊环的侧壁与辊面间的过渡圆角由侧壁圆弧和辊面圆弧构成,所述侧壁圆弧与辊环侧壁相切、辊面圆弧和辊面相切、且两圆弧相切,形成圆滑过渡。
上述大H型钢X-H轧法万能轧机辊型结构,所述侧壁圆弧半径R1为20~60mm,该圆弧延伸线与辊面相交点A至辊环顶点B间的距离L为3~20mm,所述辊面圆弧半径R2为8~20mm。
本实用新型针对X-H轧法在万能轧机上轧制大H型钢,水平轧辊辊环圆角处易磨损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它将UF与UR轧机的水平轧辊辊环过渡圆角处的一段圆弧改进为由两段圆弧相切、形成平滑过渡,此改进可使过渡圆角的圆弧与侧壁直线相交处的过渡段增长,从而增加了水平轧辊侧壁的耐磨损能力。本实用新型经反复试验,确定了过渡圆角的优化尺寸,改进后设备运行表明,过钢量在5000吨时正常换辊未出现轧辊尖角和成品圆角折叠现象。本实用新型与常规方法相比可大大提高轧机过钢吨数,提高作业时间,并减少钢铁料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UF轧机水平轧辊的辊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C部放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UR轧机水平轧辊的辊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D部放大视图;
图5是改进前轧辊出现磨损尖角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号表示如下:1.侧壁圆弧;2.辊面圆弧;3.辊环;4.辊环侧壁;5.辊面;6.磨损尖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辊型结构用于大H型钢X-H轧法万能轧机的UF与UR轧机的水平轧辊上,其改进要点在于将原设计辊环的过渡圆角处一段圆弧改进为由两段圆弧相切、形成平滑过渡。图1、图2所示,是改进后UF轧机水平轧辊的辊型结构,图3、图4所示,是改进后UR轧机水平轧辊的辊型结构。由图可见,改进后水平轧辊辊环3的侧壁4与辊面5间的过渡圆角由侧壁圆弧1和辊面圆弧2构成,其中,侧壁圆弧与辊环侧壁4相切,半径R1为20~60mm,该圆弧延伸线与辊面相交点A至辊环顶点B间的距离L为3~20mm;辊面圆弧2和辊面3相切,半径R2为8~20mm。上述两圆弧相切,形成圆滑过渡。本设计可使过渡圆角与侧壁相交处过渡段增长,从而增加了水平轧辊侧壁的耐磨损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辊环的过渡圆角亦可采用两个以上的圆弧连接设计,选择优化的圆弧半径及定位尺寸同样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5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