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钒转炉炉体的侧吹砖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6387.9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7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良;周学禹;张兴利;闫杰;翁玉娟;何凯;温春普;高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2 | 分类号: | C21C5/4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周晓萍 |
地址: | 067002河北省承德***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侧吹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钒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转炉提钒炉体的侧吹砖结构,属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含钒铁水进入炼钢工序,需先由提钒转炉进行提钒炼半钢,再经转炉炼钢。近年来,提钒炼钢先后采取了氧气顶吹转炉提钒、顶底复吹提钒、顶底侧复吹等提钒工艺,上述方法具有各自特点,但也存有一些问题。如目前较为通用的顶底侧复吹提钒工艺是在提钒顶吹供氧时,经底吹、侧吹砖向提钒转炉内供应氮气,通过搅拌增加提钒供氧过程的动力学条件,以实现对熔池的充分搅拌,降低半钢余钒。随着顶底吹能力的不断提高,侧吹所起的搅拌作用逐渐降低,但由于侧吹供气强度大及侧吹砖的安装位置等因素,使侧吹砖寿命较短,仅1000炉左右。目前一种新的、先进的顶底侧复吹提钒冶炼工艺推出,该工艺将侧吹搅拌在转炉出半钢过程中进行,该技术在降低渣中金属铁含量、提高钒渣品位、提高侧吹砖使用寿命等方面均具优势,但现有提钒转炉侧吹砖的安装结构已不适应新工艺的要求,因此对提钒炼钢转炉侧吹砖结构进行改进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合理设置侧吹砖位置以实现出半钢侧吹减少死区、提高搅拌效果的转炉提钒炼钢炉体的侧吹砖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提钒转炉炉体的侧吹砖结构,构成中包括提钒转炉炉体及设置在其上的侧吹砖,所述提钒转炉炉体上部设有出钢口,其特别之处是:所述侧吹砖为四块、位于炉体出钢口侧,四块侧吹砖分为两层对称配置在出钢口之下的两旁。
上述提钒转炉炉体的侧吹砖结构,所述位于上层的两块侧吹砖中心距L1为1.55~1.65米,至出钢口中心距H1为0.6~0.65米,位于下层的两块侧吹砖中心距L2为2.0~2.1米,至出钢口中心距H2为2.6~2.7米。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提钒转炉侧吹砖安装位置不适合出半钢侧吹搅拌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将侧吹砖安装位置由原转炉兑铁侧转移到转炉出钢口侧,并改变了安装位置,经此改进效果如下:出半钢时具有较好的搅拌效果,可进一步减少死区;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堵塞;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侧吹砖的使用寿命;便于维护和处理。试用表明,本实用新型利于出钢过程降低钒渣中全铁含量、提高钒渣品位,同时提高侧吹砖寿命至10000炉以上,从而大大减少设备维修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提钒转炉炉体;2.出钢口;3.侧吹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提钒转炉炉体1及设置在其上的侧吹砖3,侧吹砖为四块,它们设置在炉体的出钢口2的一侧,四块侧吹砖分为两层对称配置在出钢口之下的两旁。其中,位于上层的两块侧吹砖间距L1为1.55~1.65米,至出钢口距离H1为0.6~0.65米,位于下层的两块侧吹砖间距L2为2.0~2.1米,至出钢口距离H2为2.6~2.7米。侧吹砖水平砌筑在转炉镁碳砖中间,其毛细管侧向炉内,不锈钢管侧通过转炉炉体与底吹阀门站的气源管道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3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模具斜顶导向杆干涉的顶出机构
- 下一篇: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控制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