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引出线接线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6517.9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2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苟军善;陈洪旭;郑守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6 | 分类号: | H01R4/26;H01R4/28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 |
地址: | 0445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引出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配件,具体为电机引出线接线头。
背景技术
现有电机引出线接线头为平板状。电机引出线与大线(供电线)的连接方式通常为两端接线头搭接后,采用螺栓进行连接,外层再套上橡胶绝缘护套,由线卡锁紧(如图1所示)。此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在运行过程中易造成螺栓松动,导致引线头烧损。二、拆装不便,不利于日常检修。并且还有螺栓滑扣、坏扣的潜在风险。三、连接螺栓和螺母可能造成外层的护套有隆起,易划破护套或造成护套松动,从而使绝缘和保护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电机引出线接线头存在的易烧损、拆装不便、易划破绝缘护套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机引出线接线头。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机引出线接线头,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接线头,每个接线头包括一个纯铜圆柱体,圆柱体的一个端面开有连接沉孔,圆柱体的另一端面沿圆柱体轴线方向加工出半圆柱体和柱体状凸块,半圆柱体与圆柱体的交面轮廓线由圆柱体的端面直径和半圆弧线构成,凸块与圆柱体的交面轮廓线由圆柱体端面上与半圆柱体直径平行的弦和圆柱体端面上与该弦对应的劣弧构成,半圆柱体与凸块之间形成卡口键槽,半圆柱体的内侧平面上加工有圆环形槽,圆环形槽内固定有圆柱销;半圆柱体的端面沿圆柱体轴线方向加工出柱体状榫头,榫头与半圆柱体的交面轮廓线由半圆柱体的端面直径、与半圆柱体端面直径平行的弦以及该弦两侧的两个弧构成,榫头厚度保证当榫头放入卡口键槽时榫头与卡口键槽为过盈配合,榫头的长度保证当榫头放入卡口键槽时半圆柱体端面非延伸出榫头的部分与凸块的前端面接触。使用时,两接线头连接时,先将圆柱销置于两接线头上的圆环形槽内,调整两接线头的角度,使榫头对正卡口键槽的入口,在两接线头端施加压力,使其旋转成一条直线,保证榫头和键槽过盈配合,接触可靠,即安装到位,此时圆柱销作为啮合体,起定位和导向作用。然后套上护套,由线卡锁紧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引出线接线头结构新颖、独特、合理,使线与线连接可靠,操作更简单方便。在线与线连接时,只需要在两端使用同一接线头,就能实现线与线连接牢固可靠、方便高效。两接线头连接后粗细均匀,不会划破护套或造成护套松动,有效避免电机接线头烧损故障发生。该发明特别适用于牵引电机与机车大线的线与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机引出线接线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引出线接线头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引出线接线头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引出线接线头连接后并套上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柱体,2-连接沉孔,3-半圆柱体,4-凸块,5-卡口键槽,6-圆环形槽,7-圆柱销,8-榫头,9-半圆柱体端面非延伸出榫头的部分,10-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连接线
- 下一篇:利用阶梯单极馈电的小介质平面倒F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