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组分混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072.6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76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碟 |
主分类号: | B05B11/02 | 分类号: | B05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562400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混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施工用具,具体与一种双组分胶粘剂混胶器有关。
背景技术
由于双组分胶粘剂需要A/B两种材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并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施胶过程,而且双组分胶粘剂对混合、配比和定量等要求极高,所以造成双组分胶粘剂施工上十分困难。现有双组分胶粘剂混合的操方法通常是由人工定量、配比、搅拌和施胶。通过人工进行上述作业的具有浪费人力、时间、且配比经常不均匀的缺点,加上混合后的材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混合好的胶粘剂就会固化而不能使用,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人工、配比精确和施胶方便的双组分混胶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分混胶器,包括静态混合胶管、与静态混合胶管连接的双胶筒、推胶体及一手持握把,所述手持握把设有连动机构和锁止双胶筒的扣体,所述的双胶筒具有并排的两个内腔为圆柱形的筒体,两个筒体的前端设有与静态混合胶管连通的第一出胶孔,两个筒体后端呈开口状。
更优的,所述双胶管的两筒体的后端具有与管体轴线垂直的外延凸起,所述的外延凸起与所述的手持握把的扣体相匹配。
更优的,所述的外延凸起为一与管体轴线垂直的外延端面,所述的双胶筒前端设有与静态混合胶管后端设有的外延端面相匹配的卡口。
优选的,所述的推胶体为一U型结构,前端两个分支形成两个推杆,两个推杆前端设有与双胶筒两个内腔壁相匹配的圆形第一活塞,所述两个推杆下方设有与所述连动机构匹配的齿条。
优选的,所述的手持握把上端设有一凸台,手持握把与双胶筒连接处下端设有第一枢接轴,所述的双胶筒通过扣体与手持握把活动连接,所述的扣体整体呈L形,扣体下端中部具有一供双胶筒穿设的镂空,下端端部设有一与手持握把的第一枢接轴相枢接的第一枢接孔,扣体的上端是一具有卡孔的卡件,所述的卡件与手持握把上端的凸台相卡扣。
优选的,所述的静态混合胶管为具有贯通通孔的管体,管体内设有把来自双胶筒内的两个不同组分的胶进行混合的混胶单元,所述的静态混合胶管具有圆柱形的内腔,静态混合胶管的内腔设有的混胶单元为多段不连续的双面螺旋体,每段双面螺旋体的两条螺旋端面均紧贴于静态混合胶管的内腔壁,相邻的双面螺旋体的螺旋端均相错有90度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的静态混合胶管的管体前端的内腔呈渐缩阶梯状的圆锥面。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筒体的内腔里均设有与内腔匹配的第二活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双胶筒按一定比例分开储存两种不同组分的胶粘剂材料,在需要使用时通过用手操作连动机构,推胶体推动第一活塞将位于双胶筒内的胶粘剂材料挤出,并进入静态混合胶管充分混合后即可自动施胶。而不需要时仅需盖上盖子,静态混合胶管内的胶粘剂并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从而减化了双组分胶粘剂施工的程序,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主要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静态混合胶管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胶筒和静态混合胶管组装在一起时的俯视图;
图3-1、图3-2和图3-3为本实用新型混胶单元及混胶原理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双组分混胶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碟,未经吴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