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进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134.3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1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龙;叶启南;叶明仁;黄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3/06 | 分类号: | F02M23/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进气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汽机车、可提升引擎进气效率的可变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引擎运转为了兼顾低转速高扭力与高转速大马力的需求,配置有一可变进气系统以改进容积效率。理论上,引擎以低转速运转时,需要较细窄或较长的进气道,有利于提高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速,并因此增强惯性作用以及脉动效果;以高转速运转时,因需要大量而快速的进气,故进气道相对需较宽或短以降低流阻。
同时参考图1与图2,其分别绘示习知可变进气系统的组件分解图、及其细部构造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空气流。图中显示一机车载具包括有一引擎汽缸体11、一节流阀体12、一可变进气管13、及一空气滤清器14,上述各单元依所列顺序相连通组装。节流阀体12内设有一主节流阀片20。
可变进气管13包括一管体133、一分隔壁15、一会合流道18、一低速流道16与一高速流道17。管体133具有一可变进气管入口131、以及一可变进气管出口132。
低速流道16与高速流道17在管体133内由分隔壁15所分离定义出,且为相互独立的二通道,其中低速流道16较高速流道17管径为小。分隔壁15的延伸起、迄位置分别为可变进气管入口131、以及可变进气管出口132前一段距离。高速流道出口172处配置有一可变进气节流阀19。分隔壁并将可变进气管入口131分隔成低速流道入口161与高速流道入口171。
会合流道18的延伸范围起自低速流道出口162与高速流道出口172,迄于可变进气管出口132。
可变进气系统的运作为,当引擎在低速状态运转时,可变进气节流阀19关闭,来自空气滤清器14的过滤空气仅流通低速流道入口161。当引擎在高速状态运转时,可变进气节流阀19开启,来自空气滤清器14的过滤空气同时流通于低速流道16以及高速流道17。
上述可变进气系统设计有其缺点。当引擎在高速状态运转下,空气流出自低速流道出口162以及高速流道出口172,此时,上述两种空气流动在进入会合流道18后因相互推挤使压损增加、并产生相互干扰的扰流现象,如会合流道18的较小箭头所示,降低了进气效率。因此习知的设计并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进气系统,以避免低速流道与高速流道所流出的空气在会合流道相互碰撞干扰,导致严重扰流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变进气系统:包括一节流阀体、以及一可变进气管。上述节流阀体包括有一阀体入口,并容设有一主节流阀片。上述可变进气管包括一管体、一分隔壁、一低速流道与一高速流道。管体具有一可变进气管入口、以及一可变进气管出口。
可变进气管出口连通节流阀体的阀体入口,分隔壁将管体分离定义出互相独立的低速流道与高速流道,且低速流道较高速流道管径为小,高速流道容设有一可变进气节流阀。分隔壁自可变进气管入口起延伸超过可变进气管出口、及阀体入口。
分隔壁较佳延伸至邻近一阀片周缘位置,阀片周缘位置指当主节流阀片为完全开启时,主节流阀片最外缘的位置。
分隔壁与可变进气管的管体可为一体成型、或者分隔壁藉由锁附而固设于管体内。可变进气系统可更包含一空气滤清器,连通于可变进气管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藉由上述结构设计,消除了习知可变进气管的会合流道,因此不仅引擎于高速运转时,高速流道气流与低速流道气流相互碰撞干扰的情形降低,对于低速流道而言也形同延伸了长度,具提升低速扭矩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可变进气系统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细部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变进气系统分解图;
图4是图3的细部构造示意图。
符号说明
引擎汽缸体11,21 节流阀体12,22
可变进气管13,23 可变进气管入口131,231
可变进气管出口132,232 管体133,233
空气滤清器14,24 分隔壁15,25
低速流道16,26 低速流道入口161,261
低速流道出口162,262 高速流道17,27
高速流道入口171,271 高速流道出口172,272
会合流道18 可变进气节流阀19,29
主节流阀片20,30 阀片周缘位置P
阀体入口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航行器地面支持车
- 下一篇:纯玻璃工艺条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