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176.7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42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许云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云深 |
主分类号: | A61M16/08 | 分类号: | A61M16/08;A61M16/16;A61M16/00;A61M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氧气 功能 吸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管壁带有微孔的细管作为过气通道,同时采用高保水抑菌树脂进行加湿的氧气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吸入是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使用率高、应用范围极广,但氧气湿化瓶装置又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
在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湿化装置中,其湿化效果不能达到临床的要求,同时湿化液又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且随着连续使用时间的延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及严重污染者均明显增加,湿化液对湿化瓶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对湿化液种类尚无明确的规定。
为了杜绝和减少由氧气湿化瓶装置污染而造成的医院内感染,医院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消毒制度,但同时带来了另一些问题,如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这些简单而烦琐的消毒工作中,造成了人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临床科室对制定的氧气湿化装置的消毒规范执行不到位,这也是造成氧气湿化瓶带菌的原因之一。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款用于临床上进行吸氧治疗时对氧气进行湿化处理的装置,它的加湿部分采用的是一组或多组管壁带有微孔的细管作为过气通道,同时以安全有效的高保水抑菌树脂将其进行包埋,既实现了加湿效果明显的技术要求,又克服了传统氧气湿化工作中易遭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不足,且其一次性的使用方式又极大地降低了临床科室的人力投入,更适于临床吸氧治疗工作的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湿效果明显,并能够降低或杜绝病原微生物污染的一次性使用的一种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本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是由连接管、加湿盒和鼻氧管三个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加湿盒内部采用一组或多组管壁带有微孔的细管作为过气通道,用于氧气的加湿,连接管被用于加湿盒与给氧系统的连接,鼻氧管被用于加湿盒与患者的连接。
本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的加湿盒采用圆柱式或长方柱式或梭式样式设计,其两端设计为向外凸起或平直的端面,在端面中央各有一个过气接口,梭式设计则两端直接移行为过气接口,分别与连接管和鼻氧管相连接。
本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的加湿盒内部近两端端面处各设计一个隔片,与加湿盒壁共同构成了三个独立空间,其中两边的为气仓,中间的为树脂仓。
本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的加湿盒两个隔片上对称地设计一组或多组小孔,用以固定管壁带有微孔的细管的两端,细管以适宜的长度和分布方式放置于树脂仓中作为过气通道。
本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的加湿盒的树脂仓内被装填适量的高保水抑菌树脂,将细管包埋于其中。
本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的加湿盒的加湿材料所采用的高保水抑菌树脂是由淀粉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通过接枝聚合反应所形成的新型材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在临床吸氧治疗中,既保证了良好的加湿效果,又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避免了医院内交叉感染,而且其一次性使用的特点又大大降低了临床在以往加湿装置上进行灭菌、消毒以及监测等的人力投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1
一种具有氧气湿化功能的吸氧管由连接管(图1)、加湿盒(图2)和鼻氧管(图3)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连接管(图1)包括供氧系统接口(图1-1)、连接管管体(图1-2)和加湿盒接口(图1-3),连接管管体(图1-2)直径为0.4cm,长度为80cm;加湿盒(图2)包括连接管接口(图2-1)、隔片(图2-2)、带微孔的细管(图2-3)、高保水树脂(图2-4)和鼻氧管接口(图2-5),加湿盒(图2)呈横卧的圆柱形,直径为4cm,长度为12cm;隔片(图2-2)上共计有小孔5组,带微孔的细管(图2-3)共5组,直径为0.1cm;鼻氧管(图3)包括加湿盒接口(图3-1)、鼻氧管管体(图3-2)和鼻塞(图3-3),鼻氧管管体(图3-2)直径为0.4cm,长度为1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云深,未经许云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变频器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电动车电池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