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部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432.2 | 申请日: | 200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48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梅苑;陈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苑;陈郭伟 |
主分类号: | A61G1/044 | 分类号: | A61G1/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救助头部伤者的安装于担架上的头部固定器。
背景技术
通常,医务人员在抢救头部伤者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担架抬运伤者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对其受伤部位头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固定,造成伤势加重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从而给伤者及其家属带来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救助头部伤者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伤者自身的角度考虑,提出了一种用于救助头部伤者的安装于担架上的头部固定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适用性强的用于救助头部伤者的安装于担架上的头部固定器。可使病人头部被动的固定位置,从而很好地配合医疗救助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头部固定器,包括U型头托、排液孔、耳孔、额部束带、下颚束带、横向束带、纵向束带和嵌入式高强度束带。所述排液孔位于U型头托的底部正中央,所述耳孔位于U型头托的两侧;所述额部束带和下颚束带分别位于U型头托的顶部的上方和下方,其中间设有万能粘,可以自由开合;所述横向束带位于U型头托的底部两侧,纵向束带位于U型头托的底部上边沿的中央;所述嵌入式高强度束带嵌入U型头托的内部,连接横向束带和额部束带、下颚束带;所述额部束带、下颚束带、横向束带和纵向束带为可伸缩束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长度;所述U型头托由轻型材质制作而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适用性强,可使病人头部被动的固定位置,从而很好地配合医疗救助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头部固定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一种头部固定器,包括U型头托1、排液孔2、耳孔3、额部束带4、下颚束带5、横向束带6、纵向束带7和嵌入式高强度束带8。所述排液孔2位于U型头托1的底部正中央,其作用是及时排出伤者头部淌出的血液,以免造成血瘀现象的发生;所述耳孔3位于U型头托1的两侧,其作用是加强通风供氧,同时可以保障伤者的听力不受头托的影响;所述额部束带4和下颚束带5分别位于U型头托1的顶部的上方和下方,其中间设有万能粘,可以自由开合,在固定伤者头部时,先将其打开,待伤者的头部放进去之后,再牢牢的粘合住,其作用是固定伤者的前额和下颚,从而达到固定伤者整个头部的目的;所述横向束带6位于U型头托1的底部两侧,共四条,两侧各二,纵向束带7位于U型头托1的底部上边沿的中央,它们的作用是将U型头托1固定于担架的横纵杆上;所述嵌入式高强度束带8嵌入U型头托1的内部,共四条,两边各二,连接横向束带6和额部束带4、下颚束带5,其作用是加强束带的牢固性,不致因受力较大而发生脱落和断裂现象;所述额部束带4、下颚束带5、横向束带6和纵向束带7为可伸缩束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长度,可适用不同大小伤者的头部;所述U型头托1由轻型材质制作而成,其作用是增加与伤者头部的接触面的柔软度和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适用性强,可使病人头部被动的固定位置,从而很好地配合医疗救助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苑;陈郭伟,未经梅苑;陈郭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渗透废水逆回流装置
- 下一篇:矩阵式感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