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597.X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02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卫东 |
主分类号: | E01C19/28 | 分类号: | E01C19/28;F16N3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325604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压路机 润滑 冷却系统 | ||
1、一种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包括固定在压路机车体上的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激振器壳体(10)与压路机轮体(30)之间由轴承构成滚动配合,激振器内侧固定有将振动轮总成的各个轴承座定位的固定轴(80),压力润滑油经油泵总成的供油管(50)输送至固定轴(80)内部的油腔,通过固定轴(80)壁面上的开孔进入各轴承的润滑油道,再经各润滑油道流至激振器壳体(10)底部上的开孔(11),并汇聚至压路机轮体(30)内的底端面上形成油池(100),油池(100)中的润滑油经吸油管(60)被抽吸回油泵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润滑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80)上套设有分隔并固定振动轮总成的各个轴承座的隔套(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振器旁侧的护板(32)上设置有压路机行走轴承(90),固定轴(80)油腔中的压力润滑油经激振器的端盖(70)上的开孔进入行走轴承(90)的润滑油道,并汇聚至压路机轮体(30)的底端面上的油池(100),行走轴承(90)的外侧设有与护板(32)连接为一体的密封用的盖板(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泵的前端或后端设有固定在车体上的冷却器和/或滤清器,润滑油经冷却和/或滤清后通过供油管(50)输送至固定轴(80)内部的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固定轴(80)中有一根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激振器壳体(10)内侧的顶部,此固定轴(80)的内部油腔与供油管(50)的油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80)的两端固定在激振器两侧的端盖(7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的外侧壁面通过支撑轴承(20)与设置在压路机轮体(30)内侧的支撑座(31)相连接,压力润滑油自固定轴(80)上的开孔经激振器壳体(10)顶部的开孔(12)进入并润滑支撑轴承(2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泵由压路机的发动机曲轴驱动运行,冷却器利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套或冷却器与发动机散热器并行排列以冷却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固定轴(80)的隔套(81)上设置有油孔,固定轴(80)内部油腔中的压力润滑油分为两路,一路依次经固定轴(80)上的开孔、隔套(81)的顶部油孔、激振器壳体(10)顶部的开孔(12)进入并润滑支撑轴承(20),另一路依次经固定轴(80)上的开孔、隔套(81)的底部油孔以飞溅或喷油的方式润滑振动轮总成的齿轮啮合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轴承(20)为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由互为滑配合的内套(21)和外套(22)构成,内套(21)固定套设在激振器壳体(10)的外侧壁面上,外套(22)固定在支撑座(31)上,所述的内套(21)中部沿圆周方向设置有润滑油槽(211),润滑油槽(211)上均布有油孔(212),油孔(212)连通润滑油槽(211)与内套(21)和外套(22)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振器壳体(10)、压路机轮体(30)与激振器两侧的护板(32)之间设置有筒状的润滑油箱(40),润滑油在润滑油箱(40)的底部积聚为油池(1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油箱(40)的外径略大于支撑轴承(20)外侧环面的直径,支撑轴承(20)外侧环面和润滑油箱(40)之间的支撑座(31)的板体上开设有通孔(311),油池中的润滑油经通孔(311)连通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卫东,未经屠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5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连接寡核苷酸调节TLR介导的免疫应答
- 下一篇:风车叶片的闪电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