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刮开监管码可见防伪层的隐形标签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679.4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41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125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管 可见 防伪 隐形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不干胶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企业用户在使用国家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行的监管码标识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需求,希望将监管码标识与现行防伪标识合二为一,以减少一次贴标工序,从而减少人工、降低使用成本。为此,本发明人于2008年1月7日提交了专利申请号为200820002417.1的“电子监管码彩信纹理防伪防串标签”(即监管码与防伪二合一标签),该专利实现了这一目的,其结构特征包括监管码信息层、结构纹理防伪纸层、不干胶层、印刷有纹理防伪查询提示信息的标签副联(即防伪标识层)、离型层。用户在使用实践中发现,消费者查询监管码时,往往误拨防伪标签查询电话,消费者查询防伪标签时,往往误拨监管码查询电话,导致查询误会。换言之,上述现行“二合一标签”易于让消费者误认为是一枚标签,从而导致查询误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二合一标签——刮开监管码可见防伪层的隐形标签,避免消费者误会,以减少一次贴标工序、减少人工、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刮开监管码可见防伪层的隐形标签,它包括不干胶层(1)、纸层(2)、印刷信息层(3),其特征在于:
a、纸层(2)内埋有安全线(8)或埋有随机分布的有色纤维(7);
b、印刷信息层(3)之上具有隔离层(4)和刮刮墨层(5);
c、刮刮墨层(5)之上印有监管码信息层(6);
d、印刷信息层(3)和纸层(2)被其上方的墨层(指刮刮墨层或/和非刮开油墨层)遮盖住了,消费者不能直接看到墨层其下面的印刷信息层(3)和纤维(7)。
为了节约成本、保证质量,应尽量缩小防伪标识印刷信息层(3)的占用面积,可仅在防伪标识印刷信息层(3)所在区域上方采用隔离层(4)和刮刮墨层(5)遮盖,其余区域不采用隔离层(4)或不采用刮刮墨层(5)。
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层(4),可以是透明塑料膜、透明UV油墨层、隔离油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纤维(7),泛指任何颗粒、碎屑等肉眼可见纸内的异物。本实用新型所述防伪标识印刷信息层(3),其面积最好小于标签面积,例如其面积是1/2、1/3、1/4、1/5的标签面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层(2),泛指任何可印刷的面材,例如纹理纸、纤维纸、复合纸、透明塑料膜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其一,难以复制:弥补了现行监管码标识的技术缺陷,可防止造假者采取从市场回收监管码、从保管人员/经手人员处非法批量复制监管码,采取一码一复制,或一码多复制的办法进行复制造假。
其二,方便使用:监管码标识与防伪标识合二为一后,用户减少了一次贴标工序、减少了贴标人工、降低了使用成本。
其三,避免消费者误会:监管码标识与防伪标识分为两层,未刮开之前,消费者看不到防伪标识信息,可大大减少消费者误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综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刮刮墨层被刮去后的一种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刮刮墨层被刮去后的一种正面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不干胶层;
2-纸层;
3-印刷信息层;
4-隔离层;
5-刮刮墨层;
6-监管码信息层;
7-纤维;
8-安全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第一步,如图1、图2、图3所示,采购一种70g/m2的内有金色纤维的不干胶纸(2),在正面印刷上纹理防伪标签序号、坐标方格、查询电话、查询网址、彩信接入号等防伪标识印刷信息层(3)。
第二步,扫描标签、将所扫描的标签图片以标签序号为索引码,存入计算机查询系统数据库中。
第三步,在标签表面复合一层透明PET膜作为隔离层(4)。
第四步,用丝网印刷机在透明PET膜上印刷一层灰色刮刮墨层(5),从而将防伪标识印刷信息层(3)全部遮盖。
第五步,用数码印刷机在刮刮墨层(5)上印刷监管码信息层(6)。
第六步,最后,摸切、排费、检验、包装后即可提供给用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未经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