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讯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8228.2 | 申请日: | 2008-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65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韦锦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8 | 分类号: | H04Q1/18;H04Q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36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数据通讯设备作为数据的处理和转发设备,需要有对外接口来完成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这些输入输出功能由安装在电路主板上的端口接插件完成,为了便于使用,在这些端口接插件上设置对外接口,这些对外接口设备在通讯设备的外部,这些对外的输入输出接口习惯上称为端口。为了让用户方便的了解端口的工作状态,一般通讯设备都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或其它发光器件的不同状态,比如熄灭、点亮、闪烁等,指示端口的不同工作状态,这些指示端口状态的发光器件称为端口指示灯。根据电信通讯行业的标准,数据通讯设备一般需要安装在标准的电信机架或机柜上,为了方便使用,通讯设备的端口及端口指示灯往往都放置在该通讯设备安装到机架上之后,面向用户的一面,即通讯设备的前面板。
因为标准机架要求设备的水平宽度不能超过440毫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前面板空间上排布通信设备的端口和相应的端口指示灯是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一中,通信设备上端口指示灯的布局结构如图1所示,在设备的前面板3上将端口4和对应的端口指示灯2左右分开分别集中排列,端口指示灯2一般采用直立焊接的发光器件实现。这种布局结构的缺陷在于,由于端口指示灯占用了设备前面板水平方向的宽度空间,因而在此有限空间内不能再放置很多的端口数量,设备的端口密度受到很大的限制。
现有技术二中,通信设备上端口指示灯的布局结构如图2A所示,端口指示灯2采用外形小巧,占用空间小的表面贴片焊接的发光器件来实现,将表面贴片器件的端口指示灯2焊接在电路主板1上,并通过使用光传导材料制成的导光柱6将指示灯的光引导到前面板3以供察看。使用导光柱6可以将端口指示灯2的光源安排在端口4的垂直上方,形成便于用户观察的窗口20,如图2B所示,从而节省有限的前面板水平宽度空间,以便能够布置更多的端口,实现更高的端口密度。但是这种布局方式中安装了导光柱,导光柱占用的空间增加了设备的电路主板面积,增加了设备成本负担,并且,在设备生产需要增加一道安装导光柱的工序,影响生产效率,再次,因为导光柱材质一般由塑料制成,在生产使用中容易磨擦产生静电,这些静电的积累泻放有可能导致电路主板上电子元器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讯设备,该通讯设备的布局结构不仅能够提高通讯设备的端口排布密度,同时又不会额外增加占用电路主板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设备,包括壳体、电路主板、多个端口指示灯,其中:
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该壳体一个侧面为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开有多个透光孔;
所述电路主板,装配在所述壳体内,该电路主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端口接插件;
所述端口指示灯,设置在所述电路主板的第二面靠近所述前面板的一端,且每个端口指示灯与一个透光孔对应,其中,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反。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一、本实用新型将端口指示灯设置在电路主板的背面,靠近前面板的位置,并在前面板对应端口指示灯的位置开透光孔,这样,没有增加额外的电路主板空间开支,又有效地利用了前面板的空间,提高了通讯设备的前面板的端口排布密度;
二、因为本实用新型没有额外增加元件,因此,没增加额外的生产工序,因此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
三、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没有增加额外的元件,因此也减少了电路主板上的电子元件受损的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中端口指示灯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中端口批示灯的布局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现有技术中端口批示灯的布局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通讯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通讯设备的前面板的端口指示灯布局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通讯设备的端口指示灯部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通讯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通讯设备前面板的端口指示灯布局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通讯设备的端口指示灯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8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铝电解槽用打壳装置
- 下一篇:伸缩型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