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8261.5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0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喜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6;F16F9/30;F16F9/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液体 阻尼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设置于阻尼器内部,用于抵抗桥梁工程结构外部荷载作用的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风振和地震开发研究的耗能减振装置主要有液体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考虑到装置性能的稳定性、长期使用的耐久性和所能承受荷载的大小,在桥梁工程减振上实际应用的主要是液体粘滞阻尼器。在桥梁受到振动荷载时,阻尼器两端相对运动的机械动能通过其腔内液体的运动转换成液体热能耗散掉,消减了振动能量。
桥梁设计中为防止意外超大位移,保护桥梁,特别是保护桥梁的伸缩缝,经常需要另外加设限位装置。通常,限位装置和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桥梁上,安装管理都不太方便。
在阻尼器内设置弹簧单元是已经有的技术,但都是弹簧单元和阻尼器串联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限位装置,用于桥位风速大、风况复杂、抗震要求高的情况,防止大风、强震等可能给桥梁带来的超量位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桥梁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限位装置,包括外套筒a、内置阻尼器b;其还包括限位装置c;限位装置c位于外套筒a内部,设置在内置阻尼器b的端部;限位装置c的弹簧套在阻尼器缸筒上,弹簧两端设有弹簧止推环,弹簧止推环设置在外套筒a内并围置于阻尼器缸筒的外周圆,止推导向环设于弹簧止推环和内置阻尼器b的阻尼器缸筒之间,固定在阻尼器缸筒的外周圆,内置阻尼器b的活塞杆和耳环连接装置固结,形成一个整体。
在内置阻尼器冲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和普通阻尼器一样,由一个在液体中运动的活塞产生粘滞阻尼,在外力作用下,活塞杆在阻尼器缸筒内运动,阻尼器耗能,弹簧止推环和阻尼器缸筒之间无相对运动,此时限位装置不工作。当阻尼器的冲程超出冲程范围时,限位装置进入工作状态,活塞相对内置阻尼器缸筒往右端运动,左端的弹簧止推环与外套筒的耳环连接装置接触,弹簧止推环压缩弹簧,起到限位作用;当活塞相对内置阻尼器缸筒往左端运动时,右端的弹簧止推环与套筒盖接触,弹簧止推环压缩弹簧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桥梁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限位装置是个全新的产品:一是把限位装置设置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内部,与内置阻尼器并联;二是到内置阻尼器满冲程时限位装置才开始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次将限位装置放在内置阻尼器的缸筒上,采用了重复使用空间的办法,将两部分的缸体部分重叠,大大地减少了阻尼器的长度,简单易控,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安装管理的成本。
能够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实现阻尼器双方向上的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中:外套筒a、内置阻尼器b、限位装置c和液体d。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中:活塞杆1、套筒2、缸盖3、弹簧4、弹簧止推环5、套筒盖6、内置阻尼器耳环7、活塞杆耳环8、耳环连接装置9、止推导向环10、阻尼器缸筒11、活塞12。
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可分成三部分:外套筒a、内置阻尼器b、限位装置c。内置阻尼器b的缸体内充有液体d。外套筒a由耳环连接装置9、活塞杆耳环8、套筒2、套筒盖6等四部分组成;内置阻尼器b由缸盖3、阻尼器缸筒11、活塞杆1、活塞12、内置阻尼器耳环7等部分组成。限位装置c由弹簧4、弹簧止推环5、止推导向环10三部分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c位于外套筒a内部,设置在内置阻尼器b的端部。限位装置c的弹簧4套在阻尼器缸筒11上,弹簧4两端设有弹簧止推环5,弹簧止推环5设置在外套筒a内并围置于阻尼器缸筒11的外周圆,止推导向环10设于弹簧止推环5和内置阻尼器b的阻尼器缸筒11之间,固定在阻尼器缸筒的11外周圆。内置阻尼器的b的活塞杆1和耳环连接装置9固结,形成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82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