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井分压分试新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9080.4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0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峰;杨华;徐永高;周宗强;付钢旦;朱天寿;赵粉霞;李宪文;桂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2 | 分类号: | E21B33/122;E21B43/26;E21B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 杰 |
地址: | 10001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井 分压分试 新工艺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气井两层段采用双封隔器不动管柱进行分层压裂和分层测试而设计的气井分压分试新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对于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射孔段的气井,若要进行分层压裂,同时要取得每个层段的试气资料,一般采用桥塞、填砂等工艺方法,就是先射下段,压裂后排液求产;然后采用填砂、打液体胶塞、用桥塞等方法将下段暂时封堵;再进行对上段射孔、压裂及排液求产作业;然后冲砂或冲胶塞,打捞或钻铣桥塞;最后进行合层开采。但是,上述几种方法都需要进行压井、起钻、冲砂作业,故施工周期长,对储层伤害较大,且可能发生井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井分压分试新工艺管柱,它是采用上封隔器和下封隔器为主的工艺管柱来满足天然气井不动管柱分层压裂和分层测试工艺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井口捕捉器、油管、套管、水力锚、上封隔器、喷砂滑套、水力锚、下封隔器、滑套座、坐封球,套管内装有油管,井口捕捉器与油管连接,在套管内,油管上分别装有水力锚、上封隔器,油管上装有喷砂滑套,在喷砂滑套的下部油管上依次安装有水力锚、下封隔器、滑套座,在油管的底部装有坐封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第一、由于采用了可承受高压的封隔器和水力锚,保证分层压裂的可靠性,任意一层砂堵,可反循环解除砂堵。
第二、压裂控制器(常规分层压裂采用钢球)特殊设计,可在压裂完成后,依靠反排液的作用,能顺利爬行至井口,保证井筒畅通,利于下步分层测试。
第三、通过钢丝作业,利用上下层堵塞器分别对上下层及反洗开关进行封堵,独立对各层进行测试求产。
第四、由于分层压裂、测试后井筒畅通(采用常规的投钢球封堵下层,分层压裂完成后,钢球会留在井筒里),便于气井分层压裂、测试完成后起管柱。
第五、压裂控制器特殊的设计结构和井口配套工具的有机结合,在不需要压井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不动管柱分层压裂和分层测试一体化。充分动用了多个含气层段,并能够对各层进行独立测试,对提高了单井产量、准确认识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与采用传统的采用桥塞、填砂等工艺方法相比,避免了多次压井、冲砂、起钻作业,减少了对储层的二次污染;还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试气周期,降低了气田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由井口捕捉器1、油管2、套管3、水力锚4、上封隔器5、喷砂滑套6、水力锚7、下封隔器8、滑套座9、坐封球10组成,套管3内装有油管2,井口捕捉器1与油管2连接,在套管3内,油管2上分别装有水力锚4、上封隔器5,油管2上装有喷砂滑套6,在喷砂滑套6的下部油管2上依次安装有水力锚7、下封隔器8、滑套座9,在油管2的底部装有坐封球10。
首先一次射开两气层段,为了保证组合工具顺利下入井中,射孔后必须通井,再下分层压裂测试管柱,投球坐封,压裂下层;然后投压裂控制器打开喷砂滑套,压裂上层,即通过封隔器的封隔及井下喷砂滑套的开启来实现由下往上逐层压裂改造,从而实现不动管柱分层压裂。合层放喷排液时,压裂控制器在返排液的作用下张开爬行卡瓦,向上爬行至井口捕捉器1;卸压后,直接取出压裂控制器,继续排液至完毕;最后通过开关喷砂器和投捞上、下层堵塞器的方法,实现分层测试。
与采用传统的采用桥塞、填砂等工艺方法进行分层压裂改造和分层测试相比,避免了多次压井、冲砂、起钻作业,减少了对储层的二次污染;还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试气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