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安全柜排风无泄漏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9130.9 | 申请日: | 200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6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许钟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F16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安全 柜排风无 泄漏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安全柜,特别涉及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或者生物制品的生物安全柜。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为了确保“安全”,排风的无害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现有的生物安全柜,柜体内部设有空气流道,柜体正面设有工作窗口和手套固定口,柜体顶部设有送风过滤器、送风口、排风过滤器与排风口。如图4所示,是现有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排风过滤器由滤芯91与过滤器边框92组成,所述的过滤器边框92通过密封圈93密接在柜体94的排风口95的边缘上。采用这种结构,虽然大部分有害气体通过排风过滤器排出,但,不可避免的,在排风过滤器内外压差作用下,仍有部分有害气体从密封圈93的上、下两个接触面泄漏出来,从而导致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下降。另外,所述的排风过滤器一般安装在生物安全柜的顶面,造成维修与泄漏检测工作不易进行,而且即使经过修理后,也不能完全杜绝泄漏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0520005526.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排风过滤器侧装无漏型生物安全柜”,通过微型正压风机将室内气体就近过滤后,引入排风口管壁和高效过滤器外壳之间的气密封腔内,充盈排风口管壁和高效过滤器外壳之间,形成正压气密封腔,利用正压气体形成的动态气流阻止室内有害排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周边的缝隙,再漏到高效过滤器后排至室外,从而达到无泄漏。这种密封结构构造复杂、成本较高,对空间的占用比较明显,实际应用上还有局限。
本实用新型试图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生物安全柜排风无泄漏密封结构,在符合无泄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节约安装空间,使其能够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排风无泄漏密封结构,在符合无泄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节约安装空间,使其能够被广泛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生物安全柜排风无泄漏密封结构,所述的生物安全柜的柜体内设有进风口、排风口以及空气流道,在进风口上设有进风过滤器,进风过滤器的进风侧设有送风机,而在排风口上设有排风过滤器,排风过滤器的室外侧设有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过滤器与柜体之间设有内、外两环密封圈结构,两环密封圈结构的两个密封面分别与排风过滤器和柜体密接,且所述的两环密封圈结构之间形成一环气密空间;所述的气密空间连通有至少一根导气管的一端,所述的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正压洁净空气。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柜体相对于所述的气密空间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每个穿孔内穿设有一根所述的导气管。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到所述的进风过滤器的出风侧。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气管的另一端与一个喇叭管的收缩口相连通,所述的喇叭管的扩张口朝向所述的进风过滤器的出风侧。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环密封圈结构和外环密封圈结构均是一个橡胶密封圈。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环密封圈结构和外环密封圈结构分别包括相互贴合的金属框架和密封条,所述的金属框架与所述的柜体密接,所述的密封条的一面贴合在所述的金属框架上,另一面贴合在排风过滤器的过滤器边框上。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风过滤器的进风侧还设有罩体,罩体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所述的送风机,所述的导气管连通正压洁净空气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的罩体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生物安全柜排风无泄漏密封结构,所述的生物安全柜的柜体内设有进风口、排风口以及空气流道,在进风口上设有进风过滤器,在排风口上设有排风过滤器,并在进风过滤器的出风侧设有一个抽气排气机,所述的抽气排气机抽取所述进风口处的气体,使进风过滤器的进风侧形成负压,并将高压气体经空气流道吹向所述的排风口,使排风口处形成正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排风过滤器与柜体之间设有内、外两环密封圈结构,两环密封圈结构的两个密封面分别与排风过滤器和柜体密接,且所述的两环密封圈结构之间形成一环气密空间;所述的气密空间与至少一根导气管的一端相通,所述的导气管的另一端则连通到所述进风过滤器的负压的进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