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向进叉式物流托盘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9356.9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0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19/26 | 分类号: | B65D19/26;B65D19/38;B65D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镇勇 |
地址: | 102617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叉式 物流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用托盘,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货物集装、储存、运 输等领域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四向进叉式物流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是放置货物的连接垫放物,是现代物流中使用的常用工具,利用托盘 可以完成对货物的装卸搬运、仓储保管以及运输等;托盘与叉车配合使用,可 以大幅度提高装卸搬运效率;用托盘堆码货物,可以大幅度增加仓库利用率, 且使用托盘进行一贯化运输,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根据不同的制造材料,托盘可分为纸质托盘、木质托盘、金属托盘、塑料 托盘、木塑复合托盘等多种;根据托盘使用要求及自身结构,托盘又可分为单 面或双面使用,双向进叉或四向进叉等型式。托盘的使用在静态时基本可分为 铺垫用、堆垛和货架使用等,其承载要求依次递增;托盘的承载性体现在静载、 动载和货架载三个方面,同一托盘的承载指数在此三个方面依次递减。
在现有托盘中,纸制托盘耐酸碱性和耐水性较差、承载能力有限;木质托 盘耐酸碱性差、吸水性高、易霉变腐烂、使用安全性也较差(带有尖钉、木刺 等)、易夹带有害生物或细菌、且不可回收利用;金属托盘耐酸碱性差、易生 锈、单位质量较大、使用不便;塑料托盘结构复杂、耐老化性能较差、耐低温 性能差、生产及使用成本较高;而现有木塑复合托盘一般由挤出木塑复合型材 拼装而成,也存在生产及装配过程繁杂、结构稳定性差、耐冲击性能较差、使 用可靠性不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四向进叉式物流托盘,该托盘通过组合 的方式,使托盘可组装或拆解,方便托盘的制造和托盘本身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四向进叉式物流托盘,该托盘由托盘面 板和多个底脚或多个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装配形成平托盘。
所述托盘面板为一个,一个托盘面板和多个底脚通过螺栓连接装配形 成单面托盘。
所述托盘面板为两个,两个托盘面板和多个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装配 形成双面托盘。
所述托盘面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其长度为300~5000mm,宽度为300~ 5000mm,厚度为10~100mm。
所述托盘面板正面为平面结构或为设有凹槽、凸起或通孔形成的粗糙 面结构。
所述托盘面板背面设有多个底脚安装位,所述底脚安装位凹入托盘面 板背面,凹入深度为3~20mm;所述底脚安装位处设有多个与所述底脚或连 接件匹配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呈圆锥台形状,数量为3~6个;所述 底脚安装位的中心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安装孔呈阶梯孔形状的通孔。
所述托盘面板背面设置多条纵横交叉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主体中 设有纤维绳增强骨架。
所述纤维绳增强骨架为玻璃纤维绳骨架、碳纤维绳骨架、尼龙绳骨架、 麻绳骨架中的任一种,其通过在纤维绳增强骨架位置固定用小孔处设置的 模具部件固定在加强筋的中心位置。
所述底脚为圆锥台结构和四方锥台结构,底脚上部设有多个底脚定位 凹槽,底脚中心部位设有安装螺栓的通孔;
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结构或四方柱形结构,连接件的两端设有多个定 位凹槽,连接件中心部位设有安装螺栓的通孔。
所述底脚或连接件数量为3~20个。
所述底脚上的底脚定位凹槽或连接件上的定位凹槽均呈圆锥台形,数 量均为3~6个,对称分布在底脚或连接件上。
所述底脚上还设有底脚减重孔;
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减重凹槽或减重孔。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 施方式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托盘面板与底脚(或连接件)及其组合方式可 以方便地形成各种规格的四向进叉型单面使用的托盘或双面使用的托盘, 该托盘具有结构合理、承载能力强、使用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和综合成 本低等优点。该四向进叉式物流托盘的材质可以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与 其他托盘类型相比,还具有下列特性:
(1)结构合理、尺寸稳定、刚性大、强度高,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2)不吸水、耐酸碱、良好的耐日光老化性能和耐高低温性能,无尖钉、 木刺,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性好;
(3)比重小、生产效率高、综合成本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