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扩张器囊置入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9529.7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34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森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02;A61M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144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张器 置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扩张器囊置入钳。
背景技术
扩张器是近30年来医学界经常使用的医疗器械。整形外科对人实施手术整形时,通常要把扩张器置入皮下,然后再注射药物进行扩张。通过持续扩张增加皮肤量,以修复病变斑痕的切除后皮肤的缺损。其中,扩张器由扩张器囊、导管、扩张器注射壶组成,扩张器囊通过导管与扩张器注射壶连接。扩张器囊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簿膜状扩张器囊,易受其它手术器械损坏。在整形手术中,为了将扩张气囊置入皮下,要用镊子推进。有时会将扩张气囊破坏,导致手术失败。目前,在整形手术中,尚未见到将扩张器囊置入皮下的专用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避免扩张气囊遭到破坏的扩张器囊置入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扩张器囊置入钳,包括两个钳指环、与钳指环连接的钳锁扣、与钳指环连接的两个钳柄、与钳柄连接的钳关节、与钳关节连接的两个钳头,所述钳头为细长钳头,该细长钳头上套有塑胶套,所述钳锁扣全部合上后,两个钳头之间设有缝隙。
其中,所述塑胶套的端部为圆锥形。
其中,所述塑胶套采用硅胶材料。
其中,所述细长钳头为矩形。
其中,所述细长钳头上设有防滑齿。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钳头上套有塑胶套,在将扩张器囊置入皮下时不会破坏扩张器囊,也不会破坏皮下组织,因此能保证扩张器囊顺利置入皮下。
2、本实用新型的钳头为细长钳头,能控制深浅,便于移动,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胶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钳头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住扩张器囊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钳锁扣3合上时的示意图。
图中,1、钳指环,2、钳柄,3、钳锁扣,4、钳关节,5、钳头,6、塑胶管,7、防滑齿,8、扩张气囊,9、注射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扩张器囊置入钳由钳指环1、钳柄2、钳锁扣3、钳关节4、钳头5、塑胶管6组成,钳指环1与钳锁扣3、钳柄2连接,钳关节4分别与钳柄2、钳头5连接,钳锁扣3上设有扣齿,钳锁扣3分别与两个钳指环1连接,两个钳指环1合上时,钳锁扣3合上,即钳锁扣3满扣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闭合状态,此时,两个钳头之间设有缝隙;打开时,只要将钳锁扣3错位即可分开使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止血钳不同。现有的止血钳合上后,两个钳头之间无缝隙。
参见图2,塑胶管6采用硅胶材料;塑胶管6的端部为圆锥形。当钳头5夹住扩张器囊8向皮下置入时,由于钳锁扣3满扣,即钳合上时,两个钳头之间设有缝隙,因此,既不会破坏扩张器囊8,也不会破坏皮下组织。参见图3,钳头5为细长钳头,形状为矩形。使用时,能方便地夹住扩张器囊8,并能控制置入皮下的深浅,便于在皮下移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不破坏扩张器囊8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将扩张器囊8置入皮下,以保证整形手术的成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