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平衡式六轮独立驱动机器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9677.9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居鹤华;裴福俊;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荫芳 |
地址: | 1001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式六轮 独立 驱动 机器人 | ||
1.自平衡式六轮独立驱动机器人,由电气控制系统单元及与其通信连接的移动机构、平衡探测机构、视觉系统单元、红外测距单元、遥控单元,以及与各机构、单元连接的供电单元和承载以上各机构、单元的车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由均可独立动作的左侧六连杆摇臂(1)、右侧六连杆摇臂(2)和前后柔性六连杆摇臂(3)组成,具有六个车轮(4),左右侧六连杆摇臂各带有两个车轮(4),前后侧柔性六连杆摇臂各带有1个车轮(4):
1)左、右侧六连杆摇臂结构相同,皆由连杆L1-L8、转动副R1-R10、电机M1-M5、侧前车轮和侧后车轮、压簧1和压簧2组成:连杆L1和连杆L3、连杆L2和连杆L4分别通过转动副R2、转动副R3轴连,连杆L1和连杆L2通过转动副R1轴连,且R1固定在车体的B1的位置,连杆L1和连杆L2的另外一头分别通过转动副R4和转动副R5与连杆L5和连杆L6的中部轴连,连杆L5和连杆L6的一头通过转动副R6轴连,且R6固定在车体的B2的位置,连杆L5和连杆L6另外一头分别通过转动副R7和转动副R8轴接连杆L7和连杆L8,连杆L7和连杆L8的另一头分别通过转动副R9和转动副R10接侧前车轮和侧后车轮;在转动副R1处设置可使连杆L1和L3张开或收拢的姿态控制电机M1,在转动副R7和转动副R8处分别设可使侧前车轮和侧后车轮独立转向的转向电极M2和M3,在转动副R9和转动副R10处分别设可使侧前车轮和侧后车轮独立转动的驱动电机M4和M5;在车体的B3和B4的位置分别设置当六连杆摇臂收拢时压紧侧前车轮和侧后车轮的压簧1和压簧2;
2)前后侧柔性六连杆摇臂结构由滑杆L9、连杆L10-L15、转动副R11-R21、电机M6-M10、弹簧SP1和弹簧SP2、棱柱副P1和棱柱副P2、丝杠S1、前车轮和后车轮、压簧3和压簧4组成:滑杆L9的中部通过丝杠S1固定于车体的B5的位置,且通过转动副R17与固定在丝杠S1上的、可使滑杆L9相对丝杠S1上下移动的姿态控制电机M6连接,滑杆L9上对称依次分别套有弹簧SP1和SP2、转动副R11和R12、棱柱副P1和棱柱副P2,转动副R11和R12分别与连杆L10和L11的一头轴连,L10和L11的另一头分别通过转动副R13和R14与连杆L12和L13的一头轴连,连杆L12和L13的中部分别与固定在车体的B5和B6的位置转动副R15和R16轴连,连杆L12和L13的另一头分别通过转动副R20和R21与连杆L15和L16的一头轴接,L15和L16的另一头分别通过转动副R18和R19与前车轮和后车轮轴接,在转动副R18和R19处分别设置有可使前车轮和后车轮独立转动的驱动电机M9和M10,在转动副R20和R21处分别设置有可使前车轮和后车轮独立转向的转向电机M7和M8,在车体的B8和B9的位置分别设有当前车轮和后车轮收拢时可压紧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压簧3和压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式六轮独立驱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4)为着地面为弧形的宽厚鼓形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式六轮独立驱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视觉系统单元包括远景立体视觉系统、前侧立体视觉系统、后侧立体视觉系统、太阳测量立体视觉系统;远景立体视觉系统、前侧立体视觉系统、后侧立体视觉系统、太阳测量立体视觉系统各包含两个测量相机(8);其中,远景立体视觉系统的两个测量相机(8)通过桅杆(7)安装在车体顶部,前侧立体视觉系统的两个测量相机(8)水平安装在车体前面的中部,后侧立体视觉系统的两个测量相机(8)水平安装在车体后面的中部,太阳测量立体视觉系统的两个测量相机(8)安装在车体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6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