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串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0104.8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34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V19/00;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串,尤其涉及的是一种LED灯串。
背景技术
目前,装饰灯以灯串的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并利用其多变的造型来展现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此种物品的构造是利用一主连接线为支撑连接体,在主连接线上设有分立的LED灯串组,灯体散热性差,耗电量大,不宜长时间使用,而且灯串的发光体造型单一,没有特殊的表现风格,装饰效果欠佳;在LED灯串用主线连接时,一般有两个输入头,两个输出头,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各一个,由于接头数量较多,使得接头故障率较高,可靠性较低,容易造成短路,掉线等问题,信号相互干扰,导致级联的长度有限。
因此,现有的LED灯串,在实际生活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便和缺点,有待加以创新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材料、连接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组合多变且装饰效果明显的LED灯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灯串,包括至少两LED基座和连接线路;所述LED基座设置至少两LED;通过所述连接线路,连接各LED基座。
所述LED灯串,所述LED基座设置三至十个LED,所述LED在LED基座排列方式至少包括以下排列方式其中之一:一字形排列、十字形排列、环状排列或定制图形。
所述LED灯串,所述连接线路仅设置一信号线。
所述LED灯串,所述LED基座的平面形状至少包括以下形状其中之一:扁平条形、环形、链形、U形、菱形、半圆形、圆形、椭圆形、圆柱形、梯形、方形、网形、棱柱形、三角形、四边形、正多边形、星形、树形或定制图形。
所述LED灯串,各LED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LED基座至少一平面的边缘。
所述LED灯串,在所述LED基座至少一平面的中心还设置至少一LED。
所述LED基座设置预定常数的倍数个LED。例如,所述预定常数可以为2、3、4、5等等;所述倍数可以为2、3、4、5等等。
所述LED灯串,所述预定常数为3,各LED的颜色数量比分别为1红:1绿:1蓝。
所述LED灯串,所述预定常数为4,各LED的颜色数量比分别为1红:2绿:1蓝。
所述LED灯串,各LED基座分别设置防护罩及连接电路;各LED基座通过其连接电路连接到所述连接线路。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LED固定在其对应的LED基座上,在传输上利用单线传输,使LED基座之间的连线更加简单,节约材料、连接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组合多变且装饰效果明显的LED灯串。
附图说明
图1是LED灯串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单元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线控制电路功能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4是LED灯串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灯串,其包括至少两LED基座108和连接线路;例如,连接线路可以包含一根电源正极线104、一根电源负极线106和一根信号控制线105;在LED基座108上,设置至少两个LED,例如LED101等,更好的是,一个基座上,LED的个数可以在3到10个之间任意选择,还可以超过10个;LED101固定设置在LED基座108上,并且与LED基座108封装组成一显示单元102,从而使LED101与LED基座108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
LED基座108上至少设置一电源正极线104、至少一电源负极线106和至少一信号线105;LED101的正极引脚与电源正极线路104电连接,LED101的负极引脚与电源负极线路106电连接。电源正极线104和电源负极线106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用于给LED灯串提供电压。信号控制线105一端与控制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单元102上的控制电路110连接;控制系统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通过信号控制线路传输,控制电路110根据传输的控制信号,控制显示单元102上的LED101。显示单元102上设置的电源正极线、电源负极线和信号控制线,用于与下一个显示单元的相应线路的级连接口进行级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0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