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村垃圾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0613.0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47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平;李大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桂平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钟廷良;李淑敏 |
地址: | 364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村 垃圾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村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处理垃圾的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和综合利用法。
焚烧法是将垃圾集中进焚烧炉或经局部处理后作为热电厂的部分燃料进行焚烧的方法。其最大缺点一是耗资巨大,二是在处理过程中黑烟滚滚,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由于真正能进行焚烧的垃圾仅占垃圾总量的20—40%,不能真正解决垃圾的处理问题。
综合利用法是目前应用较广且效果较佳的一种处理垃圾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由:(1)分选:即将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玻璃等进行回收利用,将不可利用物质如石块、砖头和杂物进行填埋处理;将不能再生处理的可燃物置入焚烧炉进行焚烧;(2)发酵:即将垃圾中的有机部分通过自然堆放或置入专门的发酵池中进行自然发酵;(3)配合:对发酵后的垃圾进行检测,根据需要加入相应的元素使其成为可供农作物利用的有机肥料。现有的综合利用法处理垃圾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但不足的是:(1)该方法中对垃圾进行处理时采用的是自然发酵技术,不仅需要大面积的露天堆放场或大量发酵池,而且由于发酵过程处于露天,发酵过程中臭气薰天,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污染源。(2)该方法的发酵工序操作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大量人工、手工工具和物力,而且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农村垃圾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存在的二次污染,对垃圾的发酵过程不能适当控制,处理效果差和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皮带输入机、粗分筛分机、发酵装置、皮带输出机、垃圾烘干机和球磨机,皮带输入机安装在发酵装置的入口外,粗分筛分机设在所述的皮带输入机与发酵装置的入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装置为由杯形主体和拱形的顶盖构成,在杯形主体的上部四周设置有内外相通的减压口,在该减压口上装置有带有铰链且可在罐内压力过大时自动向外张开的泄压阀门;在杯形主体的周边有观察口,在观察口伸入测温装置,在杯形主体的下周边开有可以调节罐内温度的调温孔和供运出腐发城市垃圾的出料门;在所述的发酵装置顶盖上设有进料口和进液孔和与其配套的密封盖;在所述的杯形主体的底端设有出水孔。
所述的杯形主体的底端内设有与所述出水孔位置对应,并与所述的杯形主体的轴向平行的通风管,在该通风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还设置有与所述的杯形主体罐内相通的鼓抽风设备。
所述的发酵装置顶盖由透明材料制成为太阳光的聚焦透镜,在其周边设有截面为U形的钢质加强边。
在所述的发酵装置内装有电动搅拌装置。
在所述的杯形主体内设有加热空腔,该空腔被螺旋形隔板隔离为螺旋形的热风通道,在该热风通道的低端与一加热炉连接,在该热风通道的顶端设有排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现有的综合利用法处理农村垃圾中的发酵工序由露天堆放或采用发酵池发酵的办法变成了密封发酵的垃圾处理工艺,成功地避免了现有综合利用法在发酵工艺中对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人为的对垃圾的发酵时间和过程进行适当控制,为垃圾的机械化处理提供了条件;如果适当选择发酵罐的数量及其容积,在设备容量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对各种规模的垃圾当天进行消纳处理;顶盖具有吸收太阳能的功能,具有节能环保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酵装置的顶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皮带输入机、粗分筛分机、发酵装置、皮带输出机、垃圾烘干机和球磨机,皮带输入机安装在发酵装置的入口外,粗分筛分机设在所述的皮带输入机与发酵装置的入口之间。上述均为常规装置,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的发酵装置由杯形主体1和拱形的顶盖6构成,在杯形主体1的上部四周设置有内外相通的减压口5,在该减压口5上装置有带有铰链且可在罐内压力过大时自动向外张开的泄压阀门。在杯形主体1的周边有观察口10,在观察口10伸入测温管17,在杯形主体1的周边还开有可以调节罐内温度的调温孔2和供运出腐发垃圾的出料门7。在所述的发酵装置顶盖6上设有进料口4和进液孔3,在进料口4和进液孔3上均配套有密封盖。在所述的杯形主体1的底端11设有出水孔12。在位于地面且与所述的排水孔12位置对应处设有排风和排水的地沟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桂平,未经陈桂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0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高压双向无功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接地极提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