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0952.9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87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0 | 分类号: | B29C45/2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符立新 |
地址: | 52385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成型,尤其是与注塑成型有关的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注塑成型的热流道系统,通常包括热喷嘴、分流板和温控器;其中,热喷嘴上端面与分流板下表面相贴合,温控器用于控制塑料的熔融温度和塑化时间,在进行注塑成型时,熔融塑料经分流板流入到热喷嘴处,从而到达模具型腔,进行注塑成型;其制品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不需修剪浇口,基本上为无废料加工,因此省去了废料的回收、挑选、粉碎、染色等工序,具有省工、省时、节能降耗等优点。
上述热流道系统相对现有的普通流道系统虽然具有多种优点,可由于物体本身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其制品在冷却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产生变形,或由于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熔融塑料注射压力不够,造成制品的壁厚不均,进而在冷却过程中,致使制品发生翘曲。
为了克服上述制品缺陷,现有的通行做法是:提高熔融塑料的注射压力;由于注射压力的提高,注塑机的合模力和锁模力需相对应的给以提高,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需采用大吨位的注塑机,制造成本也随之提高;另,由于注射压力的提高,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制品的密度增加,进而使得制品的重量提高,浪费了原材料,提高了制品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热流道系统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该热流道系统不需采用提高注射压力和锁模力的方式,在克服所成型的制品产生变形、翘曲、缩水和飞边等缺陷的同时,也使制品重量得以减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该热流道系统包括热喷嘴、分流板、温控器以及气体注射装置,所述热喷嘴包括阀针套、位于该阀针套内的阀针以及驱动阀针在所述阀针套内往复运动的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套与阀针间隙配合,阀针套上端面与阀针配合处密封设置,所述气体注射装置与阀针套相连通,且在所述热流道系统往模具型腔注射熔塑塑料过程中,气体注射装置内的气体经阀针套与阀针之间的间隙压迫位于该间隙内的熔塑塑料且混入所述熔塑塑料中与熔塑塑料共同进入模具型腔直至所制得的塑料制品冷却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思,上述气体注射装置与阀针套连通位置位于阀针套的中部或靠近阀针套的中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思,上述阀针驱动装置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思,上述气体注射装置包括气泵,在该气泵上设置有控制气泵气体流出的气泵控制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思,上述阀针套内部与阀针之间的间隙为0.005mm--0.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流道系统设置有气体注射装置,该气体注射装置在塑料制品成型过程中,向阀针套内注射气体,该气体压迫位于阀针套与阀针间隙内的熔塑塑料进入模具型腔,且在熔塑塑料的保压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气体压力,且由于气休具有很好的压力传递性,气体的流动可充当一部分保压压力,从而使塑料完全填满型腔。也进一步的防止制品发生变形、翘曲等现象的发生;(2)由于塑料制品在保压过程中,一直受到气体压力作用,混入熔塑塑料内部的气体会集中在塑料制品的内部,因此形成了内部为空腔的塑料制品,其重量得到减轻,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塑料制品的生产成本,且由于气体从塑料制品内部向其外侧施加压力,因此,所制得的塑料制品壁厚均匀,残余应力较小;(3)气体的流动加速了塑料制品的冷却,降低了制品成型时间和冷却时间,缩短了制品成型的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4)由于该热流道系统具有气体注射装置,由于该气体注射装置向熔塑塑料提供了压力气体,因此其不需采用大吨位的注塑机对熔塑塑料提供注射压力,即可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因此,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热流道系统包括包括热喷嘴、分流板2和温控器(图未示),其中,热喷嘴上端面与分流板2下表面相贴合,温控器用于控制塑料的熔融温度和塑化时间,在进行注塑成型时,熔融塑料3经分流板2流入到热喷嘴处,从而到达模具型腔(图未示),进行注塑成型,制得塑料制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0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