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道式吸排烟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1100.1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0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程培土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培土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266023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道 式吸排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排烟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道式吸排烟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悬挂式排烟机,使用时,在排气扇的吸力作用下,将油烟吸走,并经设置在高处的管道排出室外。但是,这种排烟机均不能有效排出油烟,防止油烟的弥散,避免室内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排烟机耗能大而且不能有效排出油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地道式吸排烟机,它包括机架、吸烟罩、地下排烟管道和排气扇。机架上设有平台,所述吸烟罩由前、后、左、右和上挡板相互连接而成,其中前后左右四块挡板直立合围于机架平台上,所述机架平台的上表面开有排烟通道口,排烟通道口位于前后左右挡板合围的范围内;所述地下排烟管道设置在机架平台的下方,所述排气扇固定在地下排烟管道的末端,地下排烟管道的上端与机架平台的排烟通道口连接,下端与排气扇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地下排烟管道为喇叭状,进烟口大于出烟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吸烟罩的上挡板与后挡板圆弧过渡连接。
机架平台上表面的排烟通道口与前后左右挡板所围的平台表面大小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出烟口与地道相通,使用时,油烟基本封闭在吸烟罩内,排气扇起动后,根据气流回旋原理,在地下排烟管道内形成负压,使油烟迅速被吸入地下排烟管道,进而从地道排出室外。一方面排烟比较彻底,另一方面节约电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保。可广泛用于家庭、宾馆、饭店、食堂等,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制成不同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排气扇4、吸烟罩2、和地下排烟管道6。机架1上设有平台,吸烟罩2固定设置地机架1平台的上表面,吸烟罩2由前、后、左、右和上挡板相互连接而成,且固定设置地机架1平台的上表面;前挡板3的高度小于机架1的平台至吸烟罩2上板下表面的高度;机架1平台的上表面开有排烟通道口,排烟通道口位于前后左右挡板合围的范围内;地下排烟管道6的进烟口连接机架1平台上的排烟通道口,出烟口固定在机架1平台的下方;排气扇固定在地下排烟管道的末端,地下排烟管道的上端与机架平台的排烟通道口连接,下端与排气扇对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地下排烟管道6为喇叭状,进烟口大于出烟口。机架1平台上表面的排烟通道口与前后左右挡板所围的平台表面大小相同。
为了使油烟流动更顺畅,本实用新型的吸烟罩2的上挡板与后挡板圆弧过渡连接,也可以用一块弧形不锈钢板、塑料板或其他材料的弧形板7安装在上挡板与后挡板的交界处。为了防止油烟的弥散,本实用新型吸烟罩2的左右挡板和上挡板分别向外延伸,使其很好地拢住上升的油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机架1为封闭式箱体,还可以设有地道连接管5,地道连接管5分别与地道和排气扇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般与橱柜组合一体设计,橱柜体构成机架1,橱柜的上表面为平台,使用时,燃气灶置于橱柜的台面上的左右挡板之间,内侧紧贴近前挡板3。由于其排气扇4安装在地下排烟管道6的末端,启动排气扇4的一刹那,地下排烟管道6内的气体迅速被抽空,形成极短暂的管内瞬间真空,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进烟口外的空气会迅速涌入。排气扇不断把地下排烟管道6内的气体排出,进烟口外的空气会不断涌入,于是在进烟口外的较大空间内产生强有力的吸力,从而使油烟未等弥散就被强大气流吸入地下排烟管道6,迅速排出室外。这种结构,既美观,减少厨房占用空间,又不会造成人头部与机体外壳的相撞,吸烟罩2的上挡板还可以用来放置各种调料,使操作者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培土,未经程培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1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